由于其土壤的特殊性质,稻田种棉花容易造成前期棉株疯长,后期棉田荫蔽,导致湿度大、光照少、病虫多、烂桃严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促进稻田种棉高产丰收。
合理选择田块 稻田面积改棉花的田块,必须选择地势高而平坦、土层较厚、肥力中等、土质疏松的土壤,排灌条件要好,做到渍水能排,干旱时能及时引水灌溉,如果有2-3年稻棉轮作的稻田,改种棉花则比较理想。
深开“四沟” 有冬作的稻田应在播种作物前,冬闲田应在土壤封冻前10-20天开好“四沟”,以降低地下水位,改变土壤的潜育化状况,尤其是一些傍山田、深泥脚田更应讲究开沟,切断冷浸水源。隔水沟深保证0.5-1米、围沟30-33厘米、腰沟20-25厘米、厢沟15-20厘米左右。开沟的泥土覆于厢面,冬春有一段时间冻垡熟化,增加耕化化厚度。
冬耕晒垡 稻田土壤因长期被水浸泡,土质粘重板结,通透性差,开春后土壤温度上升慢,必须对种棉稻田抓住冬季或早春进行冬耕晒垡(注意不破除犁底层),经过冬天的冻凌风化后,能改善水稻土的理化性能,消除稻田土壤中有毒有害物质,提高耕作层的蓄水保肥能力,植棉后有利于提高土壤的温度,为棉花根系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
备肥改土 稻田改种棉花历年的教训是:头年对棉花营养生长有利,但对生殖生长不利,后期很容易出现早衰。因此,稻田改种棉花的土壤必须多施有机肥,并配合施用多元素高浓度的复合肥,应增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料如猪牛栏肥、土杂肥、陈砖土等,保证每亩3500-4000公斤,高浓度的复合肥50-75公斤,以培肥土壤,增强棉花的后劲,使其不出现早衰现象,让稻田植棉实现平衡生长。稻田改种棉花在选用品种时,应尽量考虑选用早熟品种,特别是杂交抗虫棉抗虫又抗病的早熟棉花品种,力争早熟高产。
逐次中耕 稻田植棉头年要求适当稀植,一般中等肥力田块常规棉亩植2500-2800株左右,杂交棉每亩1800株左右,这样一方面可避免田间群体大造成荫蔽严重,同时有利于中耕。中耕要求逐次进行,先浅后深,先远后近(离棉株),分次逐渐加深。雨后要抓住时机,在及时清理沟系理墒的基础上进行深耕。
化学调控 肥料充足往往会造成棉花前中期疯长和后期贪青迟熟,因此合理施肥和化学调控是水稻田改种棉花夺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具体调控方法是:苗期2-3片真叶时,亩施尿素和氯化钾各5公斤;蕾期第一蕾出现时,每亩用缩节胺1克对水35公斤、过磷酸钙20公斤、氯化钾10公斤作追肥;第一铃出现时,亩用缩节胺1.5克对水45公斤喷施。结桃后普施挑肥,防止早衰。对已形成的营养生长过旺的棉田,要切实做好除叶枝、打顶心、抹赘芽、摘老叶、剪空枝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