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4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抗凝冻 保民生 保生产 保稳定
开磷集团积极应对低温凝冻天气
《中国农资》记者 于江灵 通讯员 阮国祝 田树刚

水来了!水来了!经过全体职工的努力,水管终于被打通。
开磷职工时刻监测气温变化
施工人员检修电路

  2011年初,贵州天气呈现出了“动如脱兔”的架势,贵州大部出现了较大范围的持续性冻雨天气。1月11日,中央气象台发布冰冻黄色预警:预计贵州大部、云南东北部、湖南西部和南部、广西东北部、江西西南部局部等地将出现冰冻天气,贵州中西部、湖南西部和南部山区等地的部分地区将有冻雨。贵州省持续的低温凝冻天气,严重影响了群众生产、生活。位于贵州省的开磷集团各单位积极应对低温凝冻天气,全力部署安排“抗凝冻、保民生、保生产、保稳定”工作。

  早动手、早准备:确保生活生产安全

  1月5日上午,开磷集团公司领导屈庆麟、冯兴建、喻爱民分别参加在息烽磷煤化工基地和开阳矿肥基地召开的紧急会议。

  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屈庆麟就应对当前低温凝冻天气防冻防灾作出安排,要求各单位干部职工要统一思想,增强责任意识和使命感,早动手、早准备,运用2008年抗凝冻的经验,充分发挥干部的带头作用,做好抗凝冻、保民生、保生产、保稳定工作。屈庆麟强调,物业公司要做好相关生活物资储备,保证职工群众生活不受影响;制安公司要与供电部门协调,确保供电畅通,同时组织人员对外线进行巡查,确保生产、生活用电;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设备安全,防止装置冻坏;利用各种形式对职工群众进行防滑防冻宣传,确保人身安全。

  开磷集团矿肥基地召开的紧急会议传达了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关于积极应对低温凝冻天气保交通保电力保民生工作的紧急通知》精神,安排部署相关工作。各单位要按照“保安全、保民生、稳生产”的要求,制订工作预案,单位主要负责人要高度重视,明确职责,做到反应迅速,措施有力,应对有序。要严格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和领导干部带班制度。党员干部要坚守工作岗位,密切关注可能发生的灾害性天气,及时掌握情况,加强信息通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要切实加强生产现场安全管理,确保安全生产工作顺利进行。

  开磷集团都匀剑化公司早在2010年10月29日就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冬季防冻保温工作的通知》。新年伊始,该公司及时制订《雨雪冰冻灾害事故应急预案》,并把执行情况列入日常设备考核和安全考核。1月5日,该公司利用生产调度会再次强调防凝冻工作,要求各单位加强预案学习,做好相关工作,确保雨雪冰冻期间生产安全。

  开磷物业公司紧急启动防凝冻预案。全力做好后勤保障工作,要求做好“三保”:一保吃饭和喝水。要确保凝冻最严重时也能有生活保障,认真做好粮油及其他生活物资的储备;二保设备安全。要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做好设备设施的防冻防滑防护工作,确保设备设施安全正常运行;三保职工人身安全,加大宣传力度,提醒员工注意安全,防止摔倒受伤。各单位密切关注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报,以应对天气变化,做好人、财、物组织协调工作,提前安排工作,确保及时到位。准备解冻工业盐和三角木、防滑链等车辆防滑器材,储备燃油,确保行车安全和油料供给;购买大米20吨、面粉1800公斤、菜油6300公斤、干货备足15天储备;购买大量矿泉水,要求做好紧急供水准备,做好供水管道防冻巡检工作,确保生活用水正常供应,为集团公司提供坚强的后勤保障。

  坚守岗位,全员努力:信心十足战胜凝冻

  在开磷集团各部门积极抗凝冻的过程中,集团公司很多员工不顾寒冷,始终坚持奋战在抗凝冻的第一线,他们在冰冷的雨雪中坚守岗位,是风雪中最美的坚持。1月7日晚上,由于持续的凝冻天气,再加上高海拔的地理位置,从板场通往用沙坝矿充填站的水管被冻住,这意味着整个用沙坝矿将面临停产,险情就是命令。1月8日一大早,矿业总公司副总经理兼用沙坝矿矿长李凯抽调了精兵强将共21人,分别组成了两个抢险小组,除留下一队10人负责刺竹山一段水管的打通外,李凯自己带着11人穿上了自制的防滑铁鞋,带上了绵纱、喷灯、锤子、钎杆等物,每人还背上了10斤或5斤重的汽油朝板场出发,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到达目的地。大家没有喘气就开始在哈气成冰的天气里用锤子、钎杆打碎包在水管上的冰,然后用绵纱、喷灯对水管进行加热。十多公里长的管线他们就是这样一段一段的烧下来,从早上一直干到晚上,眉毛被冻住了,鼻子和手被冻红了,但没有一个人喊撤退,他们下定决心必须要把水管打通,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当晚8点,“水来了、水来了!”在听到充填站职工的呼喊时,从板场回来的职工疲惫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记者寄语:

  虽然贵州省的冰冻雨雪天气还在继续,但是人定胜天,开磷集团相关领导表示:经过开磷集团的积极部署加上全体员工的奋斗和努力,一定可以圆满完成“抗凝冻、保民生、保生产、保稳定”的任务,保证化肥的生产与供应。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