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0年12月31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应站在市场角度理性对待市场

《中国农资》记者 徐晓磊

  山西农资集团有限公司进出口分公司经理 杜建平

  农资市场现在变得更加诡异多变,身经百战的农资人处于不会做市场的尴尬局面。该如何把握市场先机,走出迷局,怎么样应对看似不合逻辑的市场现实,山西农资集团有限公司进出口分公司经理杜建平分析说,传统的农资时代已经过去,看农资市场应更多站在市场角度理性对待。

  增强理性意识

  “最近大家都在加紧联络。”杜建平说,“联络的目的无非就是想更准确地把握市场。但是无论如何,赌的成分少了,理性的态度增强了。”

  新出口关税的出台,110%的高额关税把企业出口的路堵塞了,这对国内市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我们考虑到现在影响市场的因素太多了,包括煤炭价格、限电、企业内部各自的状况等等,预测这几天价格会略有下调。目前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生产企业如果有能力,自己储备,我们分析,由于核算成本,这会是个短期行为,长远考虑,价格还有可能下调。另一种说法是,今年储备比较靠后了,大家都集中拿货的话,将面临货源有限的情况,很有可能价格还要上涨。两种说法让大家一时间左右为难,谁也不敢大手脚地去做。

  现在我们也在拿货,不管哪一个价格阶段,我们代理的品牌多多少少的都在拿,但是不会像以前大批量地来进货。询价比较多的还是复合肥料,我们和省内大的肥料企业沟通比较多,他们的信心很足,预计价格不会低于1950元/吨,但实际上有低于这个价格的市场价出现,再低于1900元/吨的很少,只是特例了。作为供应商,我们难度在于,如果没有一定量的库存量,肯定会影响春耕的,所以,我们陆陆续续地少量的在进,一旦市场比较明朗,价格也比较合适,企业再给出联储联销、保底、保利的政策,那我们就会大胆地采取行动了。

  市场因素逐渐显现

  杜建平分析,要站在市场实际的角度去分析,目前主流现象是农民的购买力不足,再加上国家宏观调控、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粮食价格、天灾人祸、原材料价格、出口关税、经营模式等等综合到一块,最近这两三年市场因素的影响已经明显地表现出来。

  现在的原材料处于高位,煤炭不仅价格高,资源也少,尤其是无烟(块)煤很紧。好多生产企业,按产能来说,不会出现肥荒,但不可预测的是,有国储任务的还没有大批量的储备,如果都上手来抓货,光大户拿货,势必会在短期内造成货源非常紧,再加上铁路运输的局限,肯定会出现这样一个阶段。

  那么,市场到底谁是赢家?厂家有赔有赚,前期赔也赔了,后期赚也赚了,基本上能平衡。终端商就不一定,尤其是大客户,赔钱的多,不挣钱的多,因为大客户不管价格波动大小,一直在拿货,有特别低的时候拿的,也有特别高的时候拿的,且国内市场价格一直是低迷状态;在出口很高的时候,也基本上挣不了多少钱,但是不赔。那么在市场价格不断反复的过程中,我们很大一部分利润都给了运输、仓储等环节。但从二铵、尿素后期的出口情况来看,对企业来说,对他们前期的亏损补了不少,甚至把去年的都补回来不少。所以输赢也无定论。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