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性肥料产业技术联盟”将“管、产、学、研、推”等优势集于一体,它的成立必将推动我国肥料产业技术进步。
日前,“稳定性肥料产业技术联盟”在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研究所成立,这一联盟的成立,将有望改变稳定性肥料面临的概念释疑、市场推广等一系列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性问题。
稳定性肥料是经过沈阳生态所技术创新、产品提升后的长效缓释肥,但是,由长效缓释肥改为与国际名称接轨的稳定性肥料,变身为新概念名称、产品良莠不齐以及市场不规范,使这一产品在市场推广中遇到了一系列的新问题。为了集中科研优势、整合企业资源、提升产品竞争力,“稳定性肥料产业技术联盟”应运而生。
中科院沈阳生态研究所肥料工程中心主任石元亮主持会议,中科院院地局副局长孙殿义、沈阳生态研究所所长韩兴国、中国磷肥工业协会副理事长齐焉、副秘书长武雪梅、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刘淑兰,以及来自各省市农科院专家及稳定性肥料生产企业的100多位代表,参加了“稳定性肥料产业技术联盟”成立大会。
孙殿义在致辞中说:“产业联盟的建立,以市场为主导、其企业为主体、以科研单位为关键核心,可以将技术转变为企业的竞争力。”未来联盟将在研究、生产、推广发力,探索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机制,在培育新型肥料产业重大技术及产品创新的产业集群主体,使联盟成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会选举沈阳生态所原副所长武志杰为联盟执委会主席、施可丰公司董事长解永军为执行主席,倍丰集团黑龙江爱农复合肥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欣辉、辽宁锦西天然气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费建民、云南农家乐复合肥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章福为执委会副主席,石元亮为执委会秘书长、邵明生为副秘书长。会议还选举沈阳生态所、施可丰化工公司、黑龙江倍丰农资集团有限公司、锦西天然气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农家乐复合肥有限公司、河北中嘉复合肥有限公司、广西新方向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新疆农科院土肥所、吉林农科院土肥所、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为常务理事会单位,并下设理事单位36家。
与会专家表示,将“管、产、学、研、推”等优势集于一体、成立联盟,是一件大好事。希望能够利用好这一平台,实现信息共享、资源互补,为推动稳定性肥料行业发展发挥巨大作用。
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所所长韩兴国:
经过长时间的筹备,企业与科研单位联合,共同成立了联盟。通过联盟共享资源,共享研发成果,将在产业发展上迈出新的一步。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在肥料、环保工程、医药、农药、节水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应用技术成果。在肥料方面,率先在国内开发出“长效碳酸氢铵”、“缓释尿素”、“氮肥长效增效剂”、“长效复混肥添加剂”等长效肥系列,这些技术和成果在全国各地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该产品不但解决了肥料长效问题,提高了肥料利用率,而且减轻了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为企业肥料产品升级换代打下坚实基础。
今天联盟的成立,使得这个产业有了自己的组织,可以把科研成果更好地应用起来,将推广工作更好地做起来。同时,与企业联合,可以使企业与科研单位的合作更广,进一步形成研究推广网络。
中科院沈阳生态所原副所长、产业联盟执委会主席武志杰: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我国产学研结合实践和探索中产生的一种新型技术创新组织形态。“十一五”期间,国家着力加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和创新型企业三大载体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其中,最具创新价值和实践意义的,是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今天成立联盟有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组织企业、院所等力量联合攻关,突破核心技术,形成重要的产业技术标准;二是建立公共技术平台,实现创新资源的有效分工、合理衔接和开放共享;三是实施技术转移,加快科技成果的商业化运用;四是联合培养人才,加强人才的交流互动,为产业持续创新提供人才支撑。
联盟的成立标志着产业发展步入了一个新阶段。但作为刚刚成立产业联盟,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我们深信,通过全体理事会员的努力,一定能把技术联盟做大做强,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做出更大贡献。
施可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产业联盟执行主席解永军:
目前,我国稳定性肥料技术发展迅速,但在工程技术研发与创新、成果集成和转化速度等方面,远不能满足发展需求,这就迫切要求组建“稳定性肥料产业技术联盟”,建立企业间、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的密切合作和交流机制,形成持续和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以“联盟”为依托,加快集群内企业在资源、人才、技术等方面的整合,发挥资源优势,共同研发关键技术,以产业整合带动新型肥料技术的提高,形成技术创新链,推动我国稳定性肥料研究向国际先进水平迈进。
我倡议,稳定性肥料的研究、生产、推广单位共同发起成立联盟,集成和共享技术创新资源,加强合作研发,突破新型肥料产业发展“瓶颈”,并搭建联合攻关研发平台,培育新型肥料产业重大技术及产品创新的产业集群主体,使联盟成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刘淑兰:
“稳定性肥料产业技术联盟”的成立必将推动我国肥料产业技术进步、肥料品种创新以及新型肥料市场的规范,因此联盟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也很大。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会越来越快,可以预见,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模式在我国农业产业中比重也会越来越大,对肥料的多样化、经济性、环保性会有更高要求,因此“稳定性肥料产业技术联盟”面对的肥料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我国氮肥工业经过多年发展,成绩很大。但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氮肥工业结构调整任务十分艰巨。“十二五”期间,氮肥产业的主要任务是搞好产业结构调整,希望联盟在传统单质氮肥品种的改性和创新上有更多、更适用的技术成果,通过这些成果的推广应用,提升氮肥产业的经济性、环保性和产业竞争力。
中国磷肥工业协会副理事长齐焉:
沈阳生态所与施可丰联合研发稳定性肥料,创新点在于延长氮肥肥效期,提高磷元素利用率,将肥料利用率提升40%,为行业形成一个200亿的新市场。同时,在增产、环保等方面,走出了自己的特色。 近几年,稳定性肥料发展势头不错,但是比例较小。企业在转型、更新产品结构时,如果能将研发工作落实好、在技术上有新突破,产业将得到更好的发展。
稳定性肥料从技术上和产品质量上是相对复杂的肥料品种,目前重复研究、低水平研究现象普遍,技术创新上仍需突破;技术创新与工程化相结合,推广与需求相结合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同时还要研究大众认知普及、市场运作等问题,促进稳定性肥料在高水平上普及和发展。
今天,中沈阳生态所和施可丰牵头,成立“稳定性肥料产业技术联盟”,这是一件大好事。希望大家能够充分利用好这一平台,实现信息共享、资源互补,共同推动稳定性肥料行业发展。
中科院沈阳生态所肥料工程中心主任、产业联盟秘书长石元亮:
稳定性肥料产业技术联盟是由从事稳定性肥料研究、生产与推广的企业、科研单位、媒体单位、行业组织等自愿组成。其宗旨就是为了通过长效、严格联盟机制,使从事稳定性肥料科研、生产与推广的单位联合起来,探索目前市场条件下稳定性肥料的发展趋势,不断进行新产品研发创新,交流稳定性肥料的技术、应用及经营理念,建立和完善标准等工业产权,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提升我国化肥行业整体水平。
科研单位、机构和企业联合起来能够整合优势资源,节省运营成本、形成合力。此外,产业联盟是获得外部资源的重要手段。因为无论技术、市场、产权、公关、行业标准等,依靠单个企业成本很高,联盟可以更好地为企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