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31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8月 生产忌盲目——反思控

《中国农资》记者 张 涛

  关键词:探析 推动

  面对国内化肥行业产能过剩的愈演愈烈,中国农资传媒经过数月的准备,用了8月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分5篇报道分析了化肥产能过剩的现象。

  十年时间,中国化肥(氮肥、磷肥)从进口到出口,实现了理直气壮的转身,但是转身之后,我们才发现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多地广的国家,任何产业都那么的容易突飞猛进,甚至失控。产能过剩给行业带来的压力农资人都能感受得到,尤其在化肥行业整体陷入寒冬的当下,产能过剩如同一块巨石压在行业艰难前行的背上。

  为什么现在关注“产能过剩”?这个话题应该几年前已经凸显,我们也曾高声呼吁,但终究未能改变行业“大发展”的脚步。今天,我们身处行业寒冬,“产能过剩”引发的各种问题正在爆发,而且更加明显,出口波澜起伏、盲目扩张加速、厂商关系紧张、产业结构失衡等等,这些严峻的形势让我们不能继续等待。

  在分析当前异常现象的同时,我们也没有忘记推动行业的向前发展。8月5日,由中国农资传媒和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2010中国农资产业媒企发展研讨会”上,由中国农资传媒发起的中国农资产业新闻联盟也正式成立。

  时隔两周,由中国农资传媒主办,天脊煤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中微量元素推动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在中原腹地——郑州举行。来自国内中微量元素方面的专家和学者围绕目前我国中微量元素的发展、研发、推广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广泛的交流。与会代表认为,本次研讨会,对于目前发展缓慢的中微量元素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源泉。

  焦点

  文章:《聚焦化肥产能过剩》系列报道

  刊登日期:2010年8月

  作者:阴剑锋  赵光辉  刘学胜  张涛

  关注点:关于化肥产能过剩,我们要反思也要寻找答案:我们不能依靠出口解决问题,更不能把中国打造成世界化肥工厂;我们要反思盲目扩张所带来的高昂代价;我们要寻找产能过剩时代的企业生存之道;我们认为产能过剩的问题最终必须在国内市场解决;我们要在行业洗牌的大背景下探寻产业调控的新思路。

  活动

  “2010中国农资产业媒企发展研讨会”召开

  8月5日,由中国农资传媒和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2010中国农资产业媒企发展研讨会”,在风光秀丽、景色怡人的安徽黄山召开,行业报委员会有关领导、农资行业相关媒体、企业代表及企业报负责人近80余人参会,共同探讨了农资产业新闻媒体发展方向、媒企合作的新模式,并交流了企业报成功运作经验。会上,由中国农资传媒发起的中国农资产业新闻联盟也正式成立。

  “中微量元素推动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召开

  8月22日,由中国农资传媒主办,天脊煤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中微量元素推动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在中原腹地——郑州举行。来自国内中微量元素方面的专家和学者围绕目前我国中微量元素的发展、研发、推广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广泛的交流。与会代表认为,本次研讨会,对于目前发展缓慢的中微量元素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源泉。

  传媒回放

  政策:

  8月上旬,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公告,公告要求2087家企业的落后产能必须在今年9月底前关闭。这18个行业分别为炼铁、炼钢、焦炭、铁合金、电石、电解铝、铜冶炼、铅冶炼、锌冶炼、水泥、玻璃、造纸、味精、柠檬酸、制革、印染、化纤。

  8月份,全面取消22个省区市高耗能企业的优惠电价。为确保“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实现,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监察部、环境保护部、国家电监会、国家能源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出《关于立即组织开展全国电力价格大检查的通知》,《通知》要求,截至7月14日,全国对高耗能企业实行优惠电价的22个省区市,已全部发文取消了地方实施的优惠电价措施,全国节能减排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事件:

  8月19日,萨钾发表声明:拒绝必和必拓收购萨斯喀彻温钾肥公司。本周宣布董事会成员已经收到了必和必拓公司以每股130美元现金收购萨钾公司股票而参与公司运营的提议,但董事会成员一致拒绝必和必拓的收购提议。

  2010年8月11日-13日,《大量元素水溶肥料》等18个农业行业标准通过专家审定。由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承担的《大量元素水溶肥料》等18个农业行业标准审定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审定专家组听取了标准承担单位的工作汇报,对标准(送审稿)的格式和内容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审查、质询和充分讨论,并对标准的内容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专家组认为标准立论科学、依据充分、格式规范,符合我国肥料管理发展需要,一致同意通过审定。

  声音:

  “可以预见,国内供给、境外开发及国际采购将成为保障我国钾盐(肥)行业稳定可持续发展的三驾马车。” 

  ——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副会长 李晓妮

  本报8月6日刊登的《氯化钾进出口形势折射调整方向》中,本报记者吴江专访了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副会长李晓妮,在采访中她分析了当前国际与国内钾肥市场的状况,并且依据现在的进出口和国内实情,预见国内供给、境外开发及国际采购将成为保障我国钾盐(肥)行业稳定可持续发展的三驾马车。

  “行业报的服务对象是行业和企业,它的特色就是专业性。” 

  ——中国报业协会行业报委员会副会长 董士宏

  8月5日-8日,由中国农资传媒和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2010中国农资产业媒企发展研讨会”上,他表示,农资媒体的专业性是其他媒体不可取代的。

  “如何让中微量元素产业健康发展,现在确实需要考虑这个问题。”

  ——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测土施肥中心实验室主任 白由路

  8月22日,在“中微量元素推动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上,来自国内中微量元素方面的专家和学者围绕目前我国中微量元素的发展、研发、推广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广泛的交流。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