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31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4月 大爱无疆——减灾控

《中国农资》记者 汪 洋

    关键词:情系灾区 大爱无疆

  4月的中国,灾情不断,牵挂不断。先是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西南地区连续遭遇百年不遇的严重干旱,再是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

  情系灾区,大爱无疆。虽然中国农资行业正经历着市场低迷的严峻考验,然而,市场的风雨无法阻挡对于同胞之爱,中国农资人的身影和爱心也在爱的洪流中奔向灾区。

  4月,面对干裂的农田、干涸的水库,面对旱情,多家大型化肥生产企业立即开展相关抗旱救灾行动。贵州开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向企业所在二县一市捐赠150万元,坚持开展“良种、良肥、良法”服务活动,开足马力生产精品磷肥,全力保障春耕生产用肥需求;四川农资集团不仅通过调整肥料品种结构增加备耕用肥需求,同时派出工作组深入基层农村、农户,提供灾后自救,提供物资、技术等方面的帮助……

  玉树不倒,青海长青。玉树强震,13亿中国人再次震惊,党中央国务院第一时间发出救援指令,全国各地紧急驰援,农资人奋勇争先。4月15日,青海中信国安公司成立援助玉树抗震救灾工作小组,从生产线上抽调了一台挖掘机和两台车辆,由7名优秀员工驾驶,连夜赶赴地震灾区展开抗震救灾,同时捐助人民币200万元;地震当日,湖北宜化集团董事长蒋远华迅速安排距灾区最近的青海宜化公司积极组织“情系玉树灾区,奉献宜化爱心”的大型救灾捐赠活动……      涓涓爱流表达了全体农资人对于灾区的牵挂,其传递的一种坚强的感恩和希望,令人敬佩,一种大爱的力量将一个民族不可战胜的传奇继续铿锵书写。

  焦点

  直击西南大旱系列报道:《春雨贵如油,焦渴的西南在渴盼》

  刊登日期:《中国农资》周报2010年4月2日第6—8版

  作者:《中国农资》记者  汪洋、王旭波、于江灵、徐晓磊

  《齐心抗旱魔,播撒西南绿色希望》

  刊登日期:《中国农资》周报2010年4月9日第5—7版

  作者:《中国农资》记者  汪洋、王旭波、于江灵、徐晓磊

  关注点:2009年秋季以来,中国西南地区遭受百年一遇的严重旱情。异常的灾害天气,导致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化肥使用量大幅度下降,农资企业因此深陷困境,但灾区企业和农民不等不靠,积极自救互救。

  为了更直接、更全面地了解灾区的实际情况,中国农资传媒派出多名记者奔赴受灾严重的贵州、云南、广西、四川、重庆等地一线,对抗旱救灾的有关情况进行全方位报道,记者们克服种种困难深入企业、深入农村、走进田间地头,访农户、看销售、问价格。他们用一段段文字、一组组画面,描绘了灾区人民与企业众志成城、齐心协力、共抗旱魔的优美画面。

  传媒回放

  政策:

  4月6日,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确定我国近期将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约束作用和技术标准的门槛作用,在电力、煤炭、钢铁、水泥等行业淘汰落后产能。

  事件:

  4月9日,供销合作社的“庄稼医院”成为春耕“主角”:正值4月春耕农资供应旺季,活跃在田间地头的供销合作社农技人员备受欢迎。据央视报道,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依托遍布城乡的25000多家“庄稼医院”和26万个配送网点,为农民提供信息咨询、试验示范等优质服务。

  4月12日,第六届农业部肥料登记评审委员会在京成立 :农业部在京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调整成立了第六届农业部肥料登记评审委员会,讨论通过了《农业部肥料登记评审委员会章程》,回顾了第五届肥料登记评审委员会工作,分析了肥料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明确了第六届肥料登记评审委员会的职责和要求。

  4月23日,“化工航母”百万吨项目开工建设:被列为安徽省九大产业振兴规划重点工程之一的中盐合肥化工基地子项目100万吨/年复合肥项目土建工程开工仪式在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举行。此项目的开工建设拉开了合肥化工基地现场施工建设大幕。

  声音:

  如果油价上涨造成农资价格上涨,国家会给农民补贴。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 温家宝

  本报4月16日报道:4月12日,温家宝来到安徽蚌埠、池州两地考察,考察期间,温家宝深入到蚌埠和池州的村庄、农场和农资供应站,深入田间地头察看苗情以及春耕情况。在池州市贵池区涓桥农资供应站了解农资供应情况时,当问农民还有什么困难?一位村民反映最近化肥等农资价格上涨较快。温家宝说:“化肥、柴油价格波动和近来国际油价上涨有关。如果油价上涨造成农资价格上涨,国家会给农民补贴。”

  旱情对全国粮食供求关系影响不大。

  ——农业部农情信息处处长 陈有权

  本报4月2日报道:陈有权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尽管西南地区旱情给当地农业生产造成较大影响和损失,但对全国夏粮和全年粮食生产影响有限。

  “抗旱关键时期,供销社系统作为保证化肥、农药、种子、农膜等农资产品供应的主力军,对于抗旱救灾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 贵州省供销合作社党组书记、主任 张达伟

  本报4月9日报道:针对出现的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贵州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专门下发了《关于全力以赴做好抗旱救灾保春耕工作》的紧急通知。

  “以钾为主、综合利用”的发展方向,是以技术是否成熟、市场是否接纳为前提,否则一切都是空谈。盐湖的发展并没有“跑题”,只是多元化了。

  ——青海盐湖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王兴富

  本报4月30日报道:有人说“青海盐湖”的兴起是天命,那么“天命”之后的“气运”又是什么?“盐湖”的回答是技术创新。王兴富这样解读盐湖战略:“今后,盐湖集团的新项目将始终围绕盐湖发展,氯化钾依然是主业。”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