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31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1月 整合再出发——升级控

《中国农资》记者 刘学胜

     关键词: 整合 升级

  步入2010年,经历了2009年市场磨练之后,整个行业都在筹划升级,而在升级的方式上,又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整合。因为在整个行业处于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两强相遇勇者胜,而是能够善于整合各方资源,实现综合实力快速提升者才能最终胜出。

  作为农资行业的观察家,中华合作时报社率先整合。在经过2009年9月份以来的磨合后,2010年1月正式将《农资专刊》、《中国农资》杂志整合推出了《中国农资》周报、《中国农资》杂志、《中国农资》手机报、中国农资传媒网四大板块,通过整合原有资源而具有强大品牌优势的中国农资传媒应运而生,既为整个行业提供兼顾即时与深度、网络与平面的多种形式的立体资讯,又为业内的品牌宣传提供了一个综合性的展示平台。

  同时在1月份,关于行业的整合信息不绝于耳:备受关注的钾肥进口谈判由于谈判代表的有效整合而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最终以350美元/吨的低价确定了2010年的钾肥进口价格;在营销方式上,生产和流通企业在考虑横向整合的时候也开始考虑纵向的整合,希望通过有效的整合而实现营销模式的升级,在行业竞争日趋加剧的情况下能够最终胜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如期建成,让行业不仅可以整合国内的农资市场,还打开了东盟的市场大门,为行业强者提供了更大的整合空间。

  活动:2010年农资市场走势大调查

  每到年初,这一年的化肥走势就会成为整个行业关注的焦点,而准确的预测是建立在充分而又准确的资料搜集基础之上,同时还需要汇集行业高端人群的智慧。为此,本报特在新年第一天推出了《2010,农资市场到底会怎样?》的大型调查报告,准确地预测到:氮肥行业激烈调整的淘汰将愈演愈烈;钾肥回归理性之后,市场将平稳运行;磷肥行业将加速调整;新型肥料行业在2010年厚积薄发。

  焦点

  文章:《“中农集团”解密2009年钾肥谈判:2009年中国钾肥进口谈判终获首肯》

  刊登日期:2010年1月15日《中国农资》周报4版

  作者:《中国农资》记者 吴江 刘学胜 张番

  关注点:在氮肥和磷肥产能都能够满足国内需求时,钾肥就因为需要大量进口而备受关注,所以每年一度的钾肥进口谈判就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如何通过一种有效的谈判方式和巧妙的谈判技巧,而获得足量的低价钾肥成为整合行业甚至中央部委都极为关注的一个点。因此,在2009年钾肥进口谈判获得业内一致认可的情况下,中国农资传媒记者利用自己多年专注钾肥报道的优势,在第一时间采访了钾肥进口谈判小组成员、中农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联,挖掘出了钾肥联合谈判背后的故事。

  传媒回放

  政策:

  1月31日,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锁定“三农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下发了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方式的重大任务,明确提出要继续加大国家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完善农业补贴制度。

  1月10日,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开展全国涉农价格与收费政策落实情况专项检查的通知》:决定从2010年2月1日开展专项检查,4月底结束,专项检查的范围是2009年1月1日以来各项涉农及农民生产、生活的价格和收费政策执行情况。

  事件:

  1月1日,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协议生效,自由贸易区内90%的商品将实施零关税,其中巨大的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市场潜力为业内人士所看好。

  1月7日,盐湖钾肥和盐湖集团的“两湖”合并方案终于正式获得国务院国资委的审查同意,“两湖”合并终于迎来进入终点的曙光。      

  声音:

  “十大因素”助推肥价陡涨——双赢集团营销总监 李宝星

  本报1月1日报道:双赢集团营销总监李宝星基于出口拉动、粮食提价、市场缺货等十个因素的分析之后认为,今年春季市场会出现化肥价格的陡涨现象,后期的市场走势正好验证了这个观点。

      新营销:以合纵连横提升竞争力——中国农资传媒记者

  本报1月8日报道:中国农资传媒的几位记者采访了中国农资集团、鲁西化工、金正大等多个业内龙头企业,发现经历过经济危机的洗礼,农资企业开始采取合纵连横的整合策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有很多人说尿素产能过剩,死一些企业也无所谓,我们也承认产能略有富余,但这个产业链很脆弱,经不起折腾。——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副理事长、秘书长 刘淑兰

  本报1月15日报道:在天然气告急,气头尿素企业纷纷停车,煤炭和电力也供应紧张的情况下,中国农资传媒记者采访了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刘淑兰,她希望国家能够从宏观政策上维持产业链的发展。

  加大必要行政手段的力度,加速落后产能淘汰的步伐。——国务院

  本报1月29日报道:在研究淘汰落后产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针对一些重点行业落后产能问题仍然比较严重的现象,国务院明确表示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