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落叶果树都有自然休眠的习性,如果低温积累量不足,果树需冷量不够,没有通过自然休眠,即使扣棚保温,给其生长发育以适宜的环境条件,果树也不会萌芽开花;有时尽管萌发,但往往不整齐,时间滞长,坐果率低。生产中普遍存在扣棚时间不当,尤其是过早扣棚而致大棚果树栽培失败的问题。
满足低温需求量
不同树种、品种果树通过自然休眠的低温需求量各异,由此决定了不同树种、品种在设施栽培中的扣棚时间。低温需求量是确定扣棚时间的首要依据。只有果树需冷量得到满足,并通过自然休眠后再扣棚,才有可能使保护栽培获得成功,才能使果树在设施条件下正常生长发育。
综合考虑,适时扣棚
低温需求量不是设施果树扣棚的唯一依据,适宜的扣棚时间还要综合考虑果品计划上市的时间,扣棚后棚室环境调节的难易与投入,树种、品种对某些因素的特殊要求等。另外,还要考虑到加温温室扣棚可以早于日光温室,早熟品种扣棚早于中晚熟品种,同时要注意错开扣棚时间,延长果品供应期。
人工低温集中处理
生产实践中,为使保护地果树迅速通过自然休眠,在葡萄、桃树等果树上采用“人工低温集中处理法”。即当深秋平均温度低于10℃时,最好在7℃-8℃时开始扣棚保温,棚室薄膜外加盖草苫等。只是草苫等的揭放与正常保护时正好相反,夜间揭开草苫,开启棚室风口做低温处理;白天盖上草苫并关闭风口,以防止外界高温进入棚室,保持夜间低温,以创造0-7℃的低温环境。大多数果树按此种方法集中处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可顺利通过自然休眠,以后即可进行保护栽培。
覆盖无色透明地膜
扣棚前先覆盖透明地膜,提高地温,促进根系活动。透明地膜不但能保持土壤水分,而且透光率高,增温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