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0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帮助他人,快乐自己”
访“中华希望树儿童救助专项基金”发起者、北京佳农永兴生产资料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高佳木
《中国农资》记者 张涛

     “中华希望树儿童救助专项基金”的成立,再次证明了农资人投身慈善和公益事业的热忱,而此次启动仪式的圆满闭幕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这位投身慈善事业的农资人。本报独家专访了本次活动的发起者——北京佳农永兴农业生产资料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高佳木先生,与读者一起走进这位慈善家的精彩人生。

 

  记者:高总您好,首先我们要祝贺“中华希望树儿童救助专项基金”启动仪式圆满闭幕。作为一个农资人,是什么让您萌生起做慈善事业的想法?

  高佳木:根据我们的市场调查,发现0—6岁儿童市场潜力巨大,于是成立了一家针对儿童养护的育儿网站。在与北京一些幼儿园和儿童福利院的接触交流中,我发现有些患有脑瘫或者先天性心脏病的儿童,包括智障、生活不能自理的孩子,这是一个非常弱势的群体,看后让人心酸,萌发了我对0—6岁儿童进行救助的想法,于是向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提出申请,共同发起设立“中华希望树儿童救助专项基金”,接受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的监督和管理,整个款项的募集、应用及后期管理都由我们来负责。

  

  记者您发起的“中华希望树儿童救助专项基金”有哪些特点?或者说与其他一些基金有什么不同吗?

  高佳木:我们的专项基金遵循三个原则:首先是专业化,很多基金都是离退休或者知名人士发起,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但是这些组织没有精力管理或者操作不专业,往往都是通过民政部门或者其他渠道将善款一捐了之。还有一些企业家赚钱后萌发了社会责任感,也搞了些基金,虽然可以投很多钱进去,但是管理不够专业,善款用得好与坏,考虑得比较少,没有监督,没有考核。针对目前国内慈善事业存在的现状,我们的育儿网站专注0—6岁的儿童养护,拥有一批100余人的专业化队伍,还聘请了北京儿童医院、304医院、海军总医院等儿科专家医生网上在线,实现远程诊疗,使我们的队伍更加专业化,同时我们还将乳制品、儿童服装、儿童玩具的企业吸纳进我们的平台,实现慈善物资集约发放。

  第二,我们把救助机构本地化,落地贫困地区,提出每年要成立两个甚至更多的希望之家。通过这次基金启动仪式后我们看到了希望,不止是两个,有可能会更多。在这次活动现场有个东北的企业家主动联系我,希望在他们当地成立希望之家,那里还有很多贫困的孩子需要救助,希望我们的儿童专项基金到那里搞一个正规的组织,把当地的爱心人士发动起来,共同救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儿童,而且他们要提供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的人力,由我们对工作人员进行统一培训,这些员工都是带薪工作,这样建立一种可持续的长效救助机制。

  贵州瓮福集团与我们是战略合作的关系,其总经理王江平跟我介绍:他们每年都有250万的专项救助款,同时他本人又是贵州省扶贫基金会的副会长,有这样好的平台我们可以优势互补,整合资源,把救助机构落地贵州。贵州也有很多贫困地区,瓮福的资金和我们的管理机构和管理理念结合起来,共同为贵州的慈善事业做一点贡献。

  从政界到商界,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对我们所做的慈善事业反响非常大,而且大家有意投身慈善事业,对我们也是一个很大的鼓励。

  第三,我们的救助成果要思想化。很多组织机构对于贫困人群一救了之,但是我们既然有了希望之家,有了我们自己的团队,就应该对被救助的儿童进行爱心教育,使我们的希望之家成为宣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基地,让这些被救助的儿童从小就在内心深处就埋下善和爱的种子,为我们国家构建和谐社会培育有生力量。

  这是我所提倡的救助工作要实现“三化”。我相信在“三化”的原则指导下,“中华希望树儿童救助专项基金”一定会办得有声有色,持续长久,在社会上产生强大的影响力,呼唤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慈善事业的队伍中,这是我们的初衷。

  

  记者:“中华希望树儿童救助专项基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成立的?到现在开展地如何?

  高佳木:基金从2009年12月21日成立,基础工作刚刚好做。2010年11月27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芳菲苑举行了盛大的开幕仪式,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陈至立,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理事长许嘉璐均亲临会场,对我们的工作是个莫大的支持。

  这次活动我们想造一造声势,唤起社会各界对贫困地区儿童的关注,本次启动仪式上拍卖善款接近200万,刘烨作为我们基金的形象代言人,在这次活动上做出贡献约50万元,接下来我们还有深层次的合作,每年基金搞任何活动他都要出席,而且都是义务出场。

  

  记者活动上的捐赠物资都是通过什么渠道而得,参与此次活动人员构成?农资界的朋友呢?

  高佳木:这些捐款捐物均由社会各界人士提供。前来参加此次拍卖活动的一部分是社会人士,他们是经媒体报道后慕名而来,特别是中华合作时报社连续5次的报道,宣传力度非常大,还有一部分是农资圈内的知名人士,在此次会议上筹集了很多善款,比如说庆丰集团的曹精全和曹利铭先生、贵州瓮福集团的王江平先生、山东华鲁恒升的叶国庆先生、宜化的郑钢先生,很多农资界的朋友都来了。

  总体来说,这次活动的范围比较广,社会影响力比较大,机构组织更正规一些,毕竟是民政部注册的。随着活动的开展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我们慈善的福音将会传播得更远。

  

  记者您在开展慈善事业的时候是否遇到什么困难?比如说起步阶段,毕竟目前社会上的慈善机构非常多,会不会有一些人提出质疑或者误解?

  高佳木:由于刚进入这个领域,有很多工作不是很熟悉,需要我们加强努力学习。我们的慈善事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我们的人民都很有爱心,扶贫救弱的中华传统美德应该弘扬。如果说真有困难的话也是我们自身,比如说在此次活动上我们放了约有10分钟的短片,其中介绍甘肃陇南和河南兰考这两地贫困儿童的生活原生态,在他们的生活里只有生活必备品,其他像电器之类的都没有,可以说当时我们拍摄的工作困难是最大的,这也在我们意料之中。但是我们的艰辛换来了在场嘉宾心灵上的震撼,才有此次约200万的善款,以后这样的活动我们每年都要举办2-3次。

  

  记者做了慈善事业之后,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对您的人生来说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高佳木:做慈善是我从小就有的梦想,之前我也设想到一定的年龄,或掌握多少财富再去行动,但现在我觉得做慈善不能受这些条件的限制,刚好我们有儿童的网站,算是机缘巧合,提前完成我多年没有实现的夙愿。特别是这次慈善活动举办得非常成功,给了我继续坚持做下去的动力,给了我很大的鼓舞。同时我也呼吁社会上的各界朋友,特别是农资界的朋友共同关注贫困地区需要帮助的孩子们,集大家之力救助希望得到我们救助的群体,用我们的话就是:帮老弱者安生,助贫困者自强。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