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0年11月26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英雄揭帖 昆山论道
肥料豪杰聚首“首届新型肥料菁英汇”

《中国农资》记者 吴 江 刘学胜

  日前,近200位农资操作高手云集昆山,参加由中国农资传媒主办、中国农资人论坛承办的“首届新型肥料菁英汇”。中国土壤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吴礼树,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节水处处长高祥照,中国海洋大学营销与品牌形象研究所首席专家高福平分别到会并发言,原山东金正大集团“控释肥”项目负责人钟成虎、加拿大龙灯集团作物营养事业部全国市场经理吴红文、永业集团全国营销中心总裁徐楠、北京新禾丰农化资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技术总监肖艳博士、深圳诺普信集团深圳市润康植物营养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熊思健、北京雷力农用化学有限公司总经理汤洁,以及绵阳市联创化工有限公司、大庆沃太斯化工公司、广西力源宝农林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等众多企业负责人参与了研讨。此次会议围绕新型肥料未来的市场容量、发展前景、产品定位、营销模式等实战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

  众所周知,中国农资行业历经20余年的飞速发展,化肥产能过剩导致的恶性竞争异常突出,众多化肥和农药企业都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新型肥料。然而,新型肥料自诞生之日起,就背负着良莠不齐、缺乏创新、炒作概念、误导消费等骂名,因此如何规范新型肥料市场,避免传统化肥的低水平竞争,保证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已成燃眉之急。中国农资传媒举办这次会议,正是应时代之需、解行业之急、尽媒体之责。

  对于新生事物前景的判断,是决定企业能否抢占先机的关键。对于刚刚涉足新型肥料的企业来说,如何借助自身优势,定位未来产品是当务之急;而那些延续大化肥生产、营销模式的企业,如何突破原有的思想禁锢,借助于现代营销手段提升效益,开发独特的市场模式,更是首要课题。因此,中国农资传媒·中国农资人论坛举办了“首届新型肥料菁英汇”,并且寻求一种务实的会议风格,邀请具有多年技术经验或市场经验的企事业从业人员与大家共同探讨,互动交流。同时,通过本次会议,也让更多的新型肥料企业联合起来,形成一个良性合作体。

  会议最大的亮点在于会议参与者涉及的层面广泛,特别是参会人员很多都从网络中来,大家每天在网络中相互交流,但是未曾谋面。为了针对大家所共同关注的问题,有更加直接和全面的交流,很多一直潜伏在网络中的农资论坛人,从屏幕后走到了会场中来接受“拍砖”。

  值得关注的是,“首届新型肥料菁英汇”这个平台吸引了一批集创业管理、技术研发、市场推广于一身的优秀人才,他们本身懂技术、善管理,同时兼具总经理和技术研究的双重身份,同时,多年从事小肥、微肥走过的艰难路径,让他们懂得如何在大化肥中“挤占”空间,以差异化产品为先导,开发市场、创新管理。可以说,他们是一批不可多得的农资精英。由于他们的共同参与,使“首届新型肥料菁英汇”成为实战论坛的典范。本次会议是一次完美的展现,将成为新型肥料发展过程中一次突破瓶颈式盛会。

  ■相关链接:

  中国农资传媒经过十几年的历练,“中国农资”品牌已经真正成为全国农资产业的权威媒体。中国农资周报、中国农资月刊、中国农资手机报、中国农资网站及“中国农资人论坛”,共同组成中国农资传媒的核心板块,并实现了农资传播纸媒与网络的无缝对接,拓展了媒介新视野。其中,中国农资人论坛(www.191bbs.com)自2006年6月23日创立以来,坚持做农资专业网站,以打造农资第一互动传媒为目标,以“平等、自由、共享、互助”为宗旨。历经四年多的快速发展,如今,已是一个拥有注册会员超10万人,在线人数近50万,月均访问人数超过45万人,月均页面浏览量超过300万页的农资行业第一网站。2008、2009连续两年在国家工信部、农业部、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的联合评比中,获得“中国农资十强网站”称号,是农资界异军突起的新锐媒体。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