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行业的大发展都离不开创新”。在采访烟台众德集团总经理王其选的过程中,他强调最多的就是公司的创新思想。正因如此,才成就了众德今天行业排头兵的地位。
产品创新要贴合可持续农业发展要求
“现在的BB肥产品对科研要求非常高,不仅要针对不同土壤不同作物有专门的养分配方比例,更要考虑到在施肥过程中能够提高肥料利用率、保护环境,当下研发适合我国农业长久可持续发展的肥料产品是BB肥产品创新的着力点。”在BB肥行业打拼这么多年,王其选对于产品发展方向的思路非常明晰。
近些年,由于大化肥施用量过大,带来的资源浪费和土壤破坏非常严重,众德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不断更新产品。主要方向有三个:一是开发有机无机BB肥。在BB肥产品升级换代中,添加精制的有机肥成分,有机无机互相促进,提高养分利用率。二是在肥料中添加中微量营养元素BB肥。充分利用我国近几年来研发成功的氨基酸中微肥和腐植酸中微肥技术,用这种技术在BB肥中添加中微量营养成分,逐步实现作物平衡施肥。三是和中科院合作,积极发展包膜缓控释肥。通过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创新,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大企业小工厂才是长足之道
“BB肥行业要想获得更长足的发展,必须走大企业小工厂的发展模式。”王其选分析目前行业状况,是大企业规模过大,小企业规模过小。业内几个较大的BB肥企业,之前很多都是采取在企业所在地集中生产,然后再将货物运输到消费地进行分销,这样服务半径过大,不仅在运输过程中容易造成BB肥吸潮结块、养分颗粒分层,同时也会增加运输成本。而一些靠近消费地的小厂家,则因为形成不了规模经济且实力不够,从而在产品原料成本没有竞争优势,在产品科研创新上更是力量薄弱,而往往为了利润,小厂家会在肥料养分上做文章,造成产品质量不稳定。
正因为存在这些问题,王其选从几年前就提出了建立大企业小工厂模式,合理配置生产厂家,缩小服务半径。在众德的发展过程中,他也不断地将这一理念实践下去,众德集团在烟台、菏泽、吉林、桃村、德州五地设厂,实现就地生产就地供肥。这样一方面靠近消费地可以避免长途运输,同时也因为生产厂下沉,能够更贴近地为农民开展测土配方等农化服务;另一方面由于这些小工厂隶属于业内知名的大企业,这些企业考虑企业持续长久发展从而更注重品牌建设,自然会狠抓产品质量,同时也会在科研方面不遗余力。这种方式既解决了大企业服务半径过大的问题,也弥补了小企业实力不足形成不了规模经济的缺陷。
两大联盟实现低成本扩张
说易行难,BB肥企业要在各地设厂,成本控制、渠道建设都是大难题。如何才能实现低成本扩张,烟台众德也做了很多探索,最终寻找到一条合适的发展之路。
2007年,烟台众德和众德在吉林的经销商孙宝龙合作建立吉林省众德肥料有限公司的尝试无疑是该公司在发展上的一大典型创新案例。这个公司是由烟台众德和孙宝龙共同投资组建,合作形式是以众德品牌为核心,生产加工众德系列BB肥产品,实际上就是建立众德联盟连锁生产基地。在此基础上,烟台众德还对所有和众德合作的经销商提出要建立生产联盟连锁和销售联盟连锁两大营销创新模式,一是从2007年开始,凡是销售众德产品占主要销量的经销商统一挂牌,建立连锁店、直营店,通过资金参股实现新的合作,改变过去单纯的买卖关系和区域代理关系。二是对有实力的经销商,尝试和他们合作在当地设立众德分厂。
据王其选介绍,建立这两种联盟的主要目的是取长补短。在整个联盟连锁环节中,生产企业主要是提供资金、技术、设备、人员培训以及工厂管理指导,而经销商则提供资金、场地、网络资源以及对当地市场的了解程度等,从而让各自的优势资源能够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应用。通过这种方式,不仅企业扩大发展中存在的成本和资金链问题迎刃而解,企业与经销商、零售商之间也建立了一种更稳固的新型合作关系,共担风险,共享利益,从而提高整个产业链的运营效率,实现共生共赢共成长的目的。
拓宽产业链 大服务带来大发展
除了在公司原有业务基础上拉伸产业链之外,众德也在积极探索将BB肥企业和农户都能融入整个农业产业链中的模式。王其选认为,之所以我国农业还不太发达,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工业资本没有进入农业领域,导致农业集约化、专业化速度慢,如果能够让工业资本进入农业领域,那么实现集约化农业的进程就会大大加快。近年来,我国各种专业合作社大量出现,众德集团也充分利用这一机会,推进农民进入产业链,同时也利用和合作社来稳固自己的品牌建设,形成忠实的用户群体。
王其选早在2008年就提出,要为合作社成员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农资供应、统一种植标准、统一销售果品,走品牌建设道路,即不单是卖肥料,还要帮助农民种植和销售农产品,帮助农民建立农产品品牌的一揽子服务项目。目前众德已经在沾化冬枣、栖霞苹果示范田、莱州和福山果业合作社进行一系列尝试。
王其选提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土地流转进程的加快,农民集约化种植的不断加强,当农业实现农场化之后,如果BB肥企业还是将目光局限于生产、销售肥料产品,那就过于狭隘了。他的设想是BB肥企业的出路在于利用自己的科研优势、多年来对各地农业状况的了解来为农户提供一种大融合式的服务。这种服务绝不单单指惯常的农化服务,而倾向于一种更全面、更细分的服务。他提出未来BB肥料企业设立在各地的分公司、配肥站,实际上就是以配肥为基础的综合服务站,即要做到以配肥站为载体,利用综合服务手段给种植户一套优质高产、节能增收的方案。一旦进入到这个服务系统中来,农民就不用再管理田间工作,从产前对土壤的分析,推荐最优作物种植比例的配合,到种子、化肥、农药使用等田间管理,再到产后农产品销售指导,服务站都可以提供。
王其选认为不论社会如何发展,按照专业进行分工的方向不会变。而化肥生产企业多年来专注农业,了解农民和农业,同时具有专业知识,无疑将成为未来实施农业大服务设想的主力军。“虽然从目前来看,农民的意识还没有达到这一步,但我相信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行业终究会这个大服务理念就一定会实现,而当下企业所需要做的就是不断创新思维,让企业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及时应变,永立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