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0年11月12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一个问题 一个建议


  苏泽文

  湖北省农业生产资料集团有限公司

  建议农资相关主管部门应提高农资经营行业的准入门槛,做好农用化工产业的规划。此外,国家还应做好农资流通网络建设。

  

  李光文

  山东省潍坊市凯迪农资公司

  针对目前农资行业的经营环境,我认为仍需进一步加强农资生产和销售监管力度:一是建议将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经费列入地方预算,增加投入、改善执法手段、提高执法能力和执法人员素质,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二是认真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办案程序,不能以罚代管,杜绝罚款放行。三是建立快速反应机制,依法快速、从严查处性质恶劣、情节严重、农业生产受害面广的假冒伪劣农资案件,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四是农资生产监管部门应严格执行法律程序,使假劣伪冒农资产品在生产源头得到有效控制。

  

  王伟

  江苏省润禾农资有限公司

  现阶段,国家政策的干预性比较强,容易造成农资市场的大起大落,不利于市场的长期性、稳定性发展。同时,能源的稳定性得不到保障,突发因素较多,对农资行业的发展产生了阻碍作用。国家应该在尊重市场经济的基础上,为市场的自由化提供便利,减少行政干预,制定、出台具有长期性、持续性、指导性的法律法规。随着中国农资市场的国际化,国家应及时制定和调整进出口政策,采取“有所进、有所出”的灵活政策,引导行业产能过剩走向合理结构调整。

  

  肖运海

  江西省兴国县运海农资经营部

  目前的农资市场经营环境整体上是好的,但有的地方执法监管者对同一产品多头抽检、多头管理(如工商、质检、农业执法队),使得经销商无所适从,更不能得罪哪一家,只能听之任之。希望规范执法主体做到有法可依、文明执法,创造良好的农资市场。

  

  刘怀成

  河北省沧州市成福农资有限公司

  建议相关部门将近年来推广的新网工程做实做强,尤其是对于供销社系统农资行业改制企业的职工组建的农资销售企业,新网工程更应该加大帮扶力度,并做到与社属企业一视同仁。

  

  李光杰

  广西南江农资有限责任公司

  近年来,由于农资经营放开后,农资市场经营门槛降低,经营人员素质较低,由于受利益驱使,假肥、劣质肥较多,市场比较难控制。我建议提高农资销售人员素质很重要,如农资经销人员要有一个资格证,在道德上、文化素质上、技术上要有一定要求。在生产环节上减少小厂数量,提高大厂数量,增大大厂产能,达到以品牌肥料支撑市场。

  

  朱   军

  安徽省阜南县金海农资

  现正值年终岁尾,希望政府对农资市场加大监管力度,“打假保优”,不要“打优喜假”,给农资人一个宽松的经营环境。农资行业需整顿,鱼龙混杂,太多伪劣商品进入市场,应严格执法真正做到从源头抓起。

  

  范永龙

  江苏省新沂市华社农用物资有限公司

  首先,目前农资经营渠道依然混乱,许多网点“有利就干、无利关门”现象严重,且一旦出现“坑农”行为,无法追究经营主体,希望能够提高农资行业入行门槛。其次,职能部门分工不明确,分不清哪个部门能管、该管,导致管理混乱。第三,假劣产品对市场冲击较大,职能部门应加大打击力度。第四,职能部门检查存在“抓大放小”现象,对市场检查不完整,导致规模小的可以浑水摸鱼,形成监管死角。

 

  李百炎

  江苏省和盛农资连锁有限公司

  2010年公司加大了信息化投入,零售与批发业务都使用了管理软件,管理更便捷,经营更有效。但农资市场变化太大,受政策因素的影响很大,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前瞻性太少。农资行业经营环境总体是好的,但少数不良企业假冒伪劣时有出现,违法成本太小了,相对诚信经营的成本高。建议执法部门以维护经济秩序工作为目的,而不是为罚款而执法。

  

  刘元强

  山东省青州市中嘉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

  我国农资消费群体决定了它的相对落后,但是,我国农资市场也是发展潜力最大的。相比前几年,随着国家对农资和“三农”的重视,农资环境大有改观,竞争秩序有序合理,检查力度加强,对我们经营品牌化肥的经销商提供了有利保证。但是,市场上还存在着执法部门对化肥专业知识认知的不足,出现只查大品牌,不查小品牌;只查优质化肥,不查劣质化肥的现象,使局部的经销商无法正常经营。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加大对非知名化肥品牌的检查力度,保证农民用上更好的化肥,保障农民朋友的丰产增收。

  

  孟照金

  山东省胶南市绿洲农资油业有限公司

  由于法律的滞后性,农资市场自全面开放后出现了混乱的局面,特别在农药方面。因为农药监管部门检测能力受限,农药市场监管力度很小或者根本无部门监管,偶尔的检查也只能看标识等表面现象,无法对其质量检测,特别是农药市场从生产到销售环节的管理存在盲区。希望国家有关部门能关注农资市场的不利现状,制定具有长期性、稳定性的法律法规来引导行业的健康发展。

  

  吴雪艳

  河南省驻马店市艳丰农资有限公司

  市场竞争中,假肥料价格直接影响市场价格,厂方涨价,市场价倒挂。由于经营环境的恶劣,不偷含量不赚钱,好多经销商被逼无奈,经营正规品牌也开始做假,因为和假肥料相比,真肥料的价格根本不具有竞争性。希望2011年农资市场是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期待着国家能从源头抓起,对厂家生产有一定门槛,对经营者有个规范,此外,管理部门还要真正能狠下心来,不要以罚代管。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