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0年10月22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梦中的香格里拉(上)

安徽省供销合作社 汪传舟

  当波音747从法兰克福机场呼啸腾空的那一刻,我结束了一个月的欧洲漂泊。三十多个日夜、二十多座城市。欧洲,你给我留下了什么?是古希腊文明、文艺复兴、宪章运动、资产阶级革命塑造的欧罗巴文明?还是阿尔卑斯山、维也纳森林、日内瓦湖、蓝色多瑙河组成的自然风光?我极力从记忆中搜索着过往的片段,并试图将每一片风景与每一段历史的来龙去脉串联起来。然而,我不能释怀,那些灵魂无法抵达的自然部分,像梦一样在眼前闪烁;叩问未息的历史波澜,一圈圈难以静止的涟漪在心头翻滚。我的思绪陷入了困顿,如窗外厚厚的云层,庞杂而神秘。

  (一)维也纳是我欧洲之旅的第一站。

  一个雨润烟浓的黄昏,一群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从奥地利施韦夏特(Schweches)机场走了出来。沿着机场高速,我们的巴士汇入了通往维也纳的滚滚车流。窗外雨雾轻灵,远山模糊,只有起伏的轮廓依稀。没有料到,维也纳郊外如此安详静谧。公路由弯转直,城市的灯火,开始在夜幕中建立一种秩序。轻轻地将一缕异国风情含在口中,缓缓地走出所有的沉思。维也纳就这样被我轻轻牵起,欧洲之行的真实步履将落在这山重水复、莽莽苍苍的大地,它封存久远的历史与文化内涵也将随眼前的风景一道向我奔来。

  有人把奥地利风景喻为绿色天堂、梦中的香格里拉,因为这里有终年积雪的山峰、峡谷,有连片的森林、草场,还有清澈见底的河流、湖泊,以及无数掩映在绿荫丛中的城堡、教堂、音乐厅。约翰冈瑟曾说过:“奥地利盛产风景。”而这些风景,在维也纳呈现得最淋漓尽致。

  用“梦”来形容维也纳,我相信到过维也纳的人一定认同。兰色的多瑙河在城中蜿蜒流淌,两岸葱绿的草地和河面穿梭的游轮,构成了动静结合的意境;城市建筑多是红墙赤瓦、铜绿色的拱顶,犹如画家笔下的油画;远处传来中世纪教堂的钟声,耳际回旋着从咖啡屋、酒吧飘出的莫扎特、贝多芬、施特劳斯的优美音乐。此时此刻,谁不感到这是置身在娴静、柔和的梦境之中?

  歌德曾言:“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维也纳就是一首柔曼的弦乐,城市的每一座建筑,就象跳跃的音符,挺拔向上的哥特式建筑与富丽堂皇的巴洛克殿堂比肩而立,错落有致,体现了古典与浪漫的和谐结合。漫步维也纳街头,随处可见与音乐有关的建筑与雕塑。在格林大街的城市公园,华尔兹之王约翰施特劳斯的雕像,就是音乐之都的象征。在老城的环行道上坐落着维也纳国家歌剧院,那是誉满全球的金色大厅。穿过繁华的商业区,走进一条僻静的小巷,这该是莫扎特故居了。

  入夜,万家灯火,维也纳被音乐融化了。站在美丽泉宫高高的凯旋门上俯瞰全城,一切是那么和谐与安详。然而,透过岁月的风烟,当你用历史与文化的目光审视眼前这座城堡,谁能料想,这里曾经演绎了多少硝烟、刀光与剑影。

  公元前15年,罗马的铁骑踏碎了克尔特人在此建立的诺里孔王国及他们的绿色家园,这是蓝色多瑙河第一次被鲜血染红;其后,哥特人、巴伐里亚人、阿勒曼尼人相继在这片土地上,通过征服与被征服完成了日尔曼化;直到12世纪中叶,巴登堡家族才使这个山林公国获得了独立与尊严;然而好景不长,1276年神圣的罗马帝国军队开进了这片绿色丛林;值得庆幸的是,哈布斯堡王朝在其长达640年的统治期间,曾创造了这个国家的鼎盛与辉煌;此后,这片国土,又经历了普奥战争、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等三次大的战火硝烟。

  今天,当我站立在无数古人一定站立过的这片土地上,用一个东方人特有的黑眼珠打量着眼前的自然景观,静听着与千百年前没有丝毫差异的风声雨声,我突然感觉眼前的风景是那样沧桑与凝重。尽管时光不再,但人们从流走的岁月中学会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1953年10月26日奥国民议会通过了《永久中立法》,宣布不参加任何军事同盟、不允许在其国土上设立任何国外军事基地。原来,饱经战乱的人们,多么渴望“梦中的香格里拉”能永久地远离硝烟。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