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网上报道昆明一个空中楼阁,半年间骗了40余家单位和约2000名市民,涉案资金近3亿元。期间,一直有人提出质疑,然而政府部门团购合同、领导的批示、媒体的宣传等等又让人不能怀疑它的真实性。昆明日报、昆明晚报、昆明电视台都为该企业做过宣传,推波助澜。虽然真相被揭露后媒体称其骗术拙劣,但是产生的社会反响却让人深思。
其实,在农资行业也存在这种利用政府的文件、领导的讲话、媒体的宣传、花钱买来的奖项欺骗消费者的行为。
城市居民在购买房时还是有一定辨别能力的,只是在各种“证据”的掩饰下,丧失了分辨力。而对于农资消费群体的农民来说,其辨别能力大大下降,因此也被一些企业看中。利用媒体夸大宣传,欺骗消费者,所谓的权威机构推荐,所谓的权威专家讲话,所谓各种获奖证书等等都是自己安在头上的谎言。然而本来应该揭穿谎言的媒体,不但没有揭发,反而助纣为虐。
如今有些媒体逐渐在被金钱收买,已不是一个舆论导向了。农资媒体也存在这种现象,在发展的前提下,一切向钱看。什么吹牛、作秀、伪科技一股脑都登上了,也不管法律、道德。这样做不仅于读者的利益而不顾,也损害了媒体自身的形象。
农资媒体不仅要引导行业发展、宣传企业形象,更要维护消费者利益,如果把消费者都欺骗了,那还办什么媒体呢?农民朋友做为这个社会相对素质较低的一个群体,他们更需要媒体的支持,他们信任媒体的推荐,这是一种社会责任,正因为这样媒体肩上的责任更重。希望农资媒体能够对广告多一份审查,对读者多一份尊重,把农资行业的“空中楼阁”击毙在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