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10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打造网络平台 诚信服务于农
访山东省邹城市中农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士峰
本报记者 刘海涛

  “原先单独的配货买卖关系需要转变成利益共同体,农民的利益才是所有环节中最本质的一环。”

  ——徐士峰 

 

  邹城市是中国历史上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孟子的诞生地,素有“孔孟桑梓之邦,文化发祥之地”美誉。山东省邹城市中农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简称邹城中农)成立伊始,便秉承“弘扬孔孟之乡农业文化,打造邹城农资第一品牌”的经营理念,扎根于农,服务于农,在邹城开创了一篇自己的农资新天地。

 

  加快农资网络平台建设

  新网工程开展多年,已经在农资领域产生了普遍、深远的影响,农资网络平台的搭建和完善也成为各企业实现调整经营模式,改变产品结构,走向改革的重中之重,在这方面,邹城中农也紧跟时代的步伐,打造自己的网络销售平台。据徐士峰介绍,完善经营网络是邹城中农现阶段的发展重点,公司采取了“一镇四村”为单位的网络销售模式,在全市17个乡镇建立了约90家农资经销点,实现了网络覆盖全市各乡镇,并辐射到邻近县城的良好局面。

  农资连锁作为新网工程中的一个亮点,有着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定价、统一管理的优势,可以降低费用,节约成本,让利于民;另一方面,农资连锁可以避免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市场,有效地保证农民的利益。所以从2001年公司成立起,徐士峰就开始在全市范围内构建农资连锁网络,在全市所有镇、街,按照合理布局,积极培养的原则,发展网点商。对网点商统一配货、统一管理、统一定价,定品牌、保利润、促销售,大大减少经营风险,降低经营成本,保证质量信誉,增加了经营收入。

 

  诚信与服务并重

  讲诚信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根本性原则,一个没有原则的企业注定不会走得太远、太长,特别是在产能过剩而引起的恶性竞争中,鱼龙混杂的市场给假冒伪劣产品的猖獗提供了一定的生存空间,致使企业信誉受到了空前的考验,诚信建设也成了企业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一环。

  邹城中农从成立之初,徐士峰便做出了“讲诚信、重质量、求双赢共发展”的郑重承诺,从而在企业所走过的10年风雨历程中,经受住市场的考验,成为了邹城市农资行业的龙头企业。邹城中农的信誉建设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选择信誉好的生产厂家。邹城中农注重选择大品牌生产厂家,因为资金雄厚、工艺先进、科技含量高、服务队伍过硬的生产企业才能为诚信建造夯实基础,例如对山东金宝龙、山东利丰化工等企业产品的代理。二是对经销商建立信誉。这主要体现在邹城中农与经销商的频繁沟通,提供经销商和生产商的交流平台,以及定期技术培训,邹城中农通过一系列活动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互信互助。三是对农民做出承诺。主要体现在严把进货渠道,主动做好公司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开展的“讲诚信、无冒假产品”创建活动和产品报检制度,并向农民保证如有质量问题,邹城中农全权负责。

  徐士峰认为,服务仅仅局限在为经销商和农民提供技术培训,免费测土配方,建立示范园这些传统手段上是远远不够的,原先单独的配货买卖关系需要转变成利益共同体,首先就是互信的建设,一个企业或者个人的发展,难免会碰到资金周转不过来的情况,基于互信的前提下,赊销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情况。同时,农民的利益才是所有环节中最本质的一环,生产厂家、经销商都要围绕着这个根本点来开展工作,利益共同体的构建,不仅有利于农民的要求,更符合流通企业和生产企业的利益。

 

  品牌打造需日积月累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徐士峰对这句名言有着深刻的了解,在企业品牌建设中,不仅需要稳扎稳打的工作精神,也必须坚决杜绝制假售假情况的发生。从事农资行业10年,他经历了农资行业的大起大落,见证了一些曾经辉煌的企业走向了灭亡,其中很多因素都跟制假售假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正是看到了品牌建设的艰难性、长期性,徐士峰始终坚持跟厂家合作之前,必先实地考察生产企业的规模、产品质量以及企业口碑,做到必躬必亲,严把质量关。

  这两年,化肥产能过剩日益明显,随之而来的负面影响波及到了每一个从事农资行业的企业,诚信问题又一次出现在了厂家与经销商、经销商与农民之间。在这样的背景下,徐士峰认为应该严把质量关,坚持品牌化建设,加强品牌宣传。他解释道,当前环境下,制假售假、合同违约现象再次抬头,必将在广大农民心中产生负面影响,打击农民购肥的积极性。而邹城中农此时更应坚持以质量和信誉取信于农,在逆境中求发展,以逆境为发展契机和突破口,博得良好的口碑,这也为邹城中农进一步扩大企业影响力,增强市场竞争力,增加市场占有率提供千载难逢的机会。

  邹城中农发展的10年里,也是徐士峰付出最多的10年。提及到公司规划时,他说道:“首先,继续把自己的这份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一线,为公司的茁壮成长提供力所能及的付出,启动邹城中农“走出去”战略,业务经营辐射到周边城市。其次,公司的发展壮大,对人才的渴望和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希望从事农资的员工把公司的发展作为自己的事业来发展,有一天,通过公司的平台,为他们一个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