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腐病是一种由串珠镰刀菌引起的真菌病害。由于病菌以土壤、病残体、种子带菌为主,特别是种子带菌可远距离传播,使发病区域不断扩大,目前已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甘肃、河北、安徽等地发生,呈上升趋势。
顶腐病可在玉米整个生长期发病,但抽穗前后表现最为明显。其症状可归纳为以下特点:
(1)苗期发病表现为生长缓慢,叶片边缘失绿呈黄条斑,叶片皱缩扭曲,重病植株枯萎或死亡;
(2)生长中期、后期,新生叶片尖枯死或残缺不全,边缘褪绿呈黄白条纹,组织破损,叶片皱褶扭曲,最后基部或两侧腐烂、仅存主脉。一些地区把这些表现总结为“烂心”和 “叶子黄白边”现象。
防治顶腐病首先要培育和种植抗病品种。经检测,一些地区玉米自交系全部感染玉米顶腐病。这一方面说明目前品种抗病性较低,另一方面存在种子调运传播病害的风险。应该引起极大的关注。发病初期可喷施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百菌清等药剂;发病区可适当追肥、灌水,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内酯等以尽量挽回损失。
对于病菌侵染较晚,仅几片心叶已扭曲腐烂的可用剪刀剪去包裹雄穗以上的叶片,如果雄穗能够正常抽出,就不会造成严重减产。而对严重发病难以挽救的地块,要及时铲除植株,改种生长期较短的作物。
(作者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化化肥高级顾问 肖悦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