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13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相互支持 互惠互利 共同发展


     在媒企合作中细化服务

     □ 中国农资传媒副总编辑 张 琴

  作为行业媒体,新闻报道要做到贴近行业、贴近企业、贴近读者。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与企业、企业报加强合作。一是多联系、多沟通。希望企业把酸甜苦辣告诉我们,我们愿与企业分享快乐,也愿意为企业发展鼓与呼。二是多提供新闻线索,多投稿。中国农资传媒仅靠我们的记者深入一线采访报道是不够的,有了企业的支持,我们的采写工作才能做得更深入。三是多合作,多交流。目前,企业的需求越来多,媒体为企业的服务就需要有针对性,需要进一步细化,多交流,不断碰撞思想火花,多策划一些配合企业发展和市场开拓的深入报道,在宣传企业的同时,也扩大媒体的影响力,实现媒企双赢。四是多寄报纸,多提建议。一方面,现在大部分企业都有企业报,而且做得很专业,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另一方面,通过企业报,我们可以了解企业动态和需求,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媒企之间互相宣传、互相促进,实现共同进步。


  了解需求为企业提供切实服务

  □ 华农农资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复合肥事业部总经理 许新南

  同在农资行业中,我们希望今后中国农资传媒能为企业做更切实的服务,更进一步了解企业的需求。

  首先,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与执法部门相比属于弱势群体,行业媒体公正的报道有利于端正执法部门的执行方向和执行态度。第二,因为新闻业务能力有限,流通企业自己独立办报的比较少,因此希望通过流通企业提供客户,报社来进行编排的方式合作办报。第三,手机短信是信息传递最及时的方式,手机报应该是大家交流中非常好的方法和途径。


  企业与媒体休戚相关

  □ 上海市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办公室主任 刘古武 

  企业报的功能更多的是对内企业文化,对外是公共关系。我们没有办企业报,但有类似的比如内部简报、内部的网站,也起到很好作用。我认为企业与专业的传媒合作是很有前景的,我们专业媒体起到很好的导向性作用,企业与媒体是休戚相关的。两点想法,一是建立通讯员建制;二是搞年会制。    


 

  媒企合作要有针对性

  □  烟台众德集团有限公司宣传部经理 杨春红

  公司的文化发展带动了我们企业的发展,我们公司最早与媒体合作就是中华合作时报社,中国农资传媒帮助企业出点子,促进企业发展。我希望每年能有个年会,及时通报这一年媒体做了哪几件大事。我们是媒体的客户,可以结合传媒的活动做好企业的宣传计划,使媒企合作更有针对性,也更好地执行下去。


  采取多渠道发行模式

  □ 山东联盟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农化中心主任 魏广德

  从参加工作与中华合作时报社合作,我们领导看到改版后的中国农资是非常高兴的,从去年开始增加了订报份数。建议开拓渠道,可以采取短信渠道和网站渠道。


  加快网站的建设步伐

  □ 湖北农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 黄发礼

  我们公司正准备办企业报,正在策划,这次也是来听取经验。建议中国农资传媒尽快将网站建设好,因为网站的信息传播和更新快一些,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


  在合作中交流,实现共同进步

  □ 安徽省司尔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 徐 进

  与专业媒体的合作可以更进一步加强企业办报的质量,通过和专业媒体以及兄弟媒体的见面,零距离的接触,我们拓宽了思路,进而理清下一步的发展思路。首先,加强国际信息方面的合作。企业对市场情况比较了解,而专业媒体与国外媒体联系较密切,希望企业媒体和专业媒体在国际市场的信息上有所对接,可以达到企业和媒体之间双赢的目的。其次,媒体报道应更具灵活性。企业希望更多地了解对市场信息以及行业出台的导向政策,同时企业媒体也应在保证文章质量的前提下,在报道的角度和采写的方式上从细节着手,从高处着力。此外,既然加入了中国农资行业新闻联盟,我建议下一步出台相关具体举措,例如通过手机报和电子报建立数据库,形成企业和专业媒体之间信息的直通车,通过有效的方式落实合作。

  在硬件上完善,在软件上提高效率,希望专业媒体和企业共同扩大“名气”,增加“和气”,使企业和专业媒体最后得到“财气”。


  专业媒体与企业报发展相辅相成

  □ 四川开元集团有限公司《开元报》主编  李 泳

  专业媒体与企业报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专业媒体需要企业报的参与才能形式更加活跃,内容更加丰富,同时企业报自身存在局限性,也需要专业媒体的指导才能不断提高、快速发展,因此,实现共同发展的最好方式就是加强双方合作。

  根据现在行业和媒体的发展需求,建议应充分利用现在网络的优势,例如建立QQ群,为“中国农资产业企业新闻联盟”提供方便快捷的交流平台,以有利于媒企相互学习。


  提供有价值、有效的行业信息

  □ 中国-阿拉伯化肥有限公司市场部部长 师 娟

  我们一直关注中国农资传媒的发展。我有个想法,手机的信息量还是少,每天两条。我们现在处于一个信息爆炸时代,这时候的特点就是信息泛滥,希望手机报这个平台能够承载这样一个责任,就是很好地提供一些有价值、有效的农资行业的信息,过滤那些垃圾信息,这是我们充满期待的。      


  从媒体视角反映行业问题

  □江苏苏农农资连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 秦旭波

  我们企业对外宣传有几个平台,一个是对外简报平台,主要针对政府和相关部门反映一下我们企业了解的情况;另一个苏农网讯。目前,苏农的网点有2050家,我们需要媒介来传递信息,还需要把农技知识传播给农民。中国农资传媒在行业影响也越来越大,希望传媒从媒体视角反映我们农资行业中存在的问题,帮企业呼吁一下,帮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希望报纸下沉到终端客户

  □ 深圳市芭田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品牌主管 付新霞

  对于企业来说,希望报纸提供更好的平台让企业去宣传自己企业的品牌,同时,报纸也想扩大发行量,我们企业主要面对终端,希望报纸能够下沉到终端客户,增加一些适合农民的可读性内容;通过与企业合作,建议专门开辟一个品牌传播的栏目,比如,每期刊登一些企业报精彩观点、重要事件摘录等等。我希望,每个企业的重要信息在报纸上多刊登一些。


  媒体与企业双赢

  □ 深圳市中农生产资料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 马立鹤

  感谢中国农资传媒提供这样一个难得的交流机会。改版后的中国农资(周报)与市场贴近很多,传播的形式多样化,感到很亲切,专栏也经常看。

  媒体与企业的合作有很大空间,对于媒体和我们企业来说都是双赢的。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