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植株对氮素的吸收积累主要集中在开花前,花后对氮素的吸收减少,适量的氮素营养供给,可以通过延缓营养器官的衰老、增加光合产物来协调产量和蛋白质对碳水化合物的竞争。
冬小麦从起身到孕穗,植株干物质累积均很快,孕穗以后干物质累积速度变慢。田间试验证明,冬小麦起身到拔节期吸氮强度最大,拔节以后,植株吸氮强度明显下降,这说明小麦吸氮最多的时期是小麦起身后到拔节,后期吸氮较少。从起身到拔节,小麦体内磷、钾浓度逐渐增加,并在拔节期达到最大值,从拔节期后到成熟,小麦体内磷,钾浓度逐渐下降。可是由于早春气温低干旱,土壤中磷的有效性大大降低,严重时影响小麦的分蘖。所以,氮磷钾合理配施对小麦生长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普通氮肥释放出的铵态氮以阳离子形式存在,易被带负电荷的土壤胶粒吸附固定,同时又有一部分被氧化成硝态氮。被吸附固定的铵态氮与土壤中游离的铵根离子处于动态平衡,多于的铵根离子就要另寻出路,一部分挥发成氨气损失掉,一部分被氧化成硝态氮。那么如何使用肥料既能提高养分利用率又能延长肥效呢?
由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研制的“增铵一号”能有效抑制普通氮肥在土壤中的分解转化,硝化抑制剂抑制土壤中铵态氮向硝态氮的转化,铵稳定剂可以提高土壤中铵根离子浓度,实现增铵营养环境,肥效期延长达到90天以上。土壤磷活化剂保护肥料中磷,解离土壤铁、铝磷增加可溶性磷含量。
“增铵一号”可使普通氮肥养分释放高峰值降低50%,释放高峰期向后推迟,平稳的供给作物养分,有效控制作物苗期的贪青徒长。冬小麦播种40天后进入越冬期,由于温度低,土壤微生物处于休眠状态,因此氮肥在土壤中形态比较稳定。实验证明,氮肥加入 “增铵一号” 后在冬小麦返青前耕层土壤中仍有1.5公斤/亩的铵态氮存留,能够有效促进冬小麦返青起身,而普通氮肥在冬小麦种植26天后土壤中铵态氮含量接近零点;土壤中硝态氮含量在施肥40天后达到高峰值,冬小麦已经开始进入越冬期,加之无地表水灌溉氮肥流失很少,肥料养分形态稳定存在于土壤中,为来年返青留有一部分速效养分。
磷活化剂携带阴离子基团,与土壤中闭需态铁磷、铝磷反应,解离出磷酸根离子,防止肥料中磷酸根离子被土壤碱性金属离子固定,大大增强了磷肥有效性,防止早春干旱小麦缺磷影响分蘖。
前面我们提到冬小麦的需肥高峰从拔节到开花,越冬期后大约有100天左右的生育期,普通肥料有效期很难达到这么长,而农民追肥一般都在返青过后,返青到拔节的16天左右的时间里,普通氮肥已过了养分释放高峰期,合理的施肥方式是在这个时期追速效肥。试验表明,肥料施入土壤后铵态氮含量在14天后迅速减少,而此时小麦植株吸氮强度开始增大。加入“增铵一号”追肥15天后,土壤中铵态氮含量相对增加,在第22天达到释放高峰,正好满足小麦拔节期对养分的大量需求,并可持续释放养分至成熟期,防止功能叶片老化抗早衰,提高小麦成熟度。
综上所讲,一袋“增铵一号”与成品复合肥或尿素+二铵+钾肥混拌后用于一亩地冬小麦底肥,防旺长促返青!追肥尿素每亩地加一袋“增铵一号”,可实现活秆成熟。同样的施肥水平,增铵一号平均亩增产1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