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30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中微量元素肥料将推动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

山东省农业厅 高文胜

     相对于氮、磷、钾等三种常量元素,硅、钙、镁、硫等4种被列入中量元素(植物中含量为0.1%~0.5%),锌、硼、锰、钼、铜、铁、氯等7种被列入微量元素(植物中含量为0.2×10-6-200×10-6),在农业生产中上述11种元素通常被称为中微量元素。含有中微量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的肥料通常称为中微量元素肥料。生产中由于常量元素的大量使用,土壤里中微量元素的缺乏日趋严重,对农业生产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普及农民对中微量元素及中微量元素肥料的认识,加强中微量元素肥料的推广和应用已成为农作物提质、增产、增效和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中微量元素对农作物生产的影响

  中微量元素大多是植物体内促进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以及物质转化作用等的酶或辅酶的组成部分,作物缺乏任何一种中微量元素时,生长发育会受到抑制,导致减产和品质下降,严重的甚至绝收。

  1、硅:硅缺乏时,作物茎和秆生长软弱,容易倒伏和被病菌侵蚀;在生长前期缺硅成穗数减少,生长后期则小穗数减少。硅对禾谷类作物有明显的增产作用。

  2、钙:钙缺乏时,植株生长受阻,节间较短,较正常矮小,而且组织柔软;植株顶芽、侧芽、根尖等分生组织容易腐烂死亡,幼叶卷曲畸形,或从叶缘开始变黄坏死;果实生长发育不良。一般豆科植物、甜菜、甘蓝等需钙较多,禾谷类作物、马铃薯等需钙少。

  3、镁:镁缺乏时,植株矮小,生长缓慢,先在叶脉间失绿,而叶片仍保持绿色,以后失绿部分逐步由淡绿色转变为黄色或白色,还会出现大小不一的褐色、紫红色斑点、条纹,症状在老叶,特别是老叶叶尖先出现。大田作物的水稻、花生、芝麻,经济作物类的柑桔、香蕉、菠萝,烟草及蔬菜中的马铃薯、番茄都是需镁较多的作物。

  4、硫:硫缺乏时,作物生长受到严重阻碍,植株矮小瘦弱,叶片退绿或黄化,茎细、僵直,分蘖分枝少,与缺氮有点相似,但缺硫症状首先从幼叶出现。硫可以提高蛋白质含量,同时可以改善水果、蔬菜、甜菜等品种的质量,并能增强作物的御寒和抗旱能力。十字花科、百合科、豆科等作物需硫较多,而禾本科需硫较少。 

  5、微量元素:微量缺乏时,植株都要表现出一定的症状。

  (1)硼:豆科、十字花科作物(油菜、花生)及棉花、果树(苹果、葡萄、梨)等作物对硼要求较高,根用作物和块茎作物对硼也很敏感;禾本科作物需硼较少,对缺硼不敏感。

  (2)锌:玉米、水稻、棉花、亚麻、甜菜、大豆等对锌比较敏感,果树(柑橘、苹果、桃等)缺锌现象普遍。

  (3)钼:豆科作物、油菜、花椰菜、棉花、甜菜、果树(柑橘)、蔬菜(番茄、菠菜等)等对钼比较敏感,禾本科作物不敏感。

  (4)锰:对锰敏感的农作物非常多,几乎包括了主要的粮、棉、油和糖用作物及果树蔬菜,尤其是谷类作物如小麦、玉米等。

  (5)铁:对铁反应敏感的作物有大豆、花生、高粱、玉米、甜菜、马铃薯、菠菜、番茄、苹果、梨、桃、杨、柳等树木和某些牧草。

  (6)铜:对铜敏感的作物有大麦、小麦、燕麦、莴苣、洋葱、菠菜、胡萝卜及果树等,尤其小麦和水稻。

 

  中微量元素肥料应用现状

  化肥工业尚未问世以前,植物营养体系是一种低水平的物质循环,依靠残花、落叶、动物粪便等自然物质归还。十八世纪以后,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发展了化学肥料的施用,尤其近100多年来,氮磷钾化肥的施用量急剧增加,而随作物带走的中微量元素养分却没有得到系统的补给,目前缺乏中微量元素地区的作物、土壤越来越广泛,使农作物产量减少,品质下降,严重时甚至颗粒无收,在这种情况下施用中微量元素肥料,往往会收到极为明显的增收效果;这也符合德国化学家李比西提出的最小养分律,即当营养环境中缺少某种必需元素时,作物产量首先受这个元素的制约,随着它的增加而产量提高,因存在这个限制因素,即使继续增加其他营养成分也难以提高植物的产量。

  1、国外现状:适时补充中微量元素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由于生态学、环境科学、生物地球化学、酶学、地方病学的发展,中微量元素已成为土壤科学的生长点,中微量元素肥料的合理应用也成了现代化农业集约生产的重要标志。发达国家目前采取多种措施保持土壤的综合肥力,如美国要求普通化肥中一定要含有一定量的微量元素。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之后,各国均重视中微量元素的使用,含中微量元素的商品应运而生,如美国IMC肥料有限公司生产的硫酸钾镁肥,通过美国硫钾镁出口协会向世界各国销售;德国BASF公司生产的全元素肥料,基本上包含了所有的大量和中微量元素。中微量元素肥料和含有中微量元素的全元素肥料在国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国内现状:我国中低产田地占总耕地面积70%左右,其中大部分存在中微量元素缺乏的问题。据调查,我国缺少微量元素铁、铜、钼、硼、锰、锌的耕地分别占5%、6.9%、21.3%、46.8%、34.5%和51.5%。近十几年来,人们对农产品的要求逐渐从数量向品质转化,合理施用中微肥不仅可提高产量,而且对提高农产品的品质效果非常明显,还可有效增强作物对病害、低温、高温和干旱的抗逆性。而由于认识和生产观念不到位,中微量元素肥料在我国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表现在:农民对中微量元素的认识和中微量元素肥料使用技术的掌握还远远不够;尽管有足够的原料来源,但大多数企业注重常量元素肥料的生产,中微量元素肥料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目前国内市场上的中微量元素肥料以进口的居多;含有中微量元素的全元素肥料较少,也造成了中微量元素肥料推广的缓慢。

 

  中微量元素肥料应用展望

  1、提高认识,加强推广。

  农业技术部门应当利用多种渠道加强对农民的平衡施肥的科普宣传教育,使之自觉地接受平衡施肥的理论,认识中微量元素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同时,目前判断不同作物缺乏何种中微量元素,都有比较明晰的诊断方法,农民可以根据作物生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某种生理病态,判断中微量元素的缺乏情况,加大这些简单而直观诊断方法的推广。

  2、科学使用,平衡施肥。

  中微量元素肥料的作用不可被氮、磷、钾肥所替代,且中微肥施用不当,就会限制其它肥料效果的发挥。为提高其它化肥的使用效果,就必须根据地区、根据作物, 适量的施用中微肥,即依据土壤里中微量元素丰缺、作物需求及敏感性,采用合理施用方法施用中微肥,特别要注意因缺补施,不可盲目滥用。要研究中微量元素之间和中微量元素与大量元素等配合施用在主要作物上的应用技术,让农民获取更大的收益。

  3、减少单一,推广多元。

  据了解,发达国家复合肥的比例占化肥总量的85%以上,而我国不到17%。由于单一化肥所含元素单一,需施用多次,不但需要大量劳动力,频繁施肥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作物生长;同时由于中微量元素用量很少,施肥时用量很难掌握。发达国家将中微量元素与大量元素复合,既减少了施肥的麻烦,又可将大量元素作为中微量元素的载体或稀释剂,减少了使用的麻烦。而受观念和加工工艺的影响,目前我国的中微量元素肥料很多还是单一肥料,生产的复合肥多数为固定配方,即使加入中微量元素也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因此,下一步我们应针对不同地区的土壤、不同的农作物开发适合地区土壤的多元素肥料的研究、生产和推广应用。

  4、利用资源,扩大生产。

  目前国内中微量元素肥料的原料来源主要包括矿物原料(钾长石等)、工业废料、粉煤灰等。像工业废料的来源十分广泛,冶金工业、化学工业废料中微量元素含量较矿石高,而且成分比较单一,分离较为简单;由于使用的是废料,既能变废为宝,又可保护环境,一举两得。粉煤灰中的中微量元素多数为枸溶性,少数是水溶性,所以也是一种廉价的长效复合型中微量元素的原料;不但可提供土壤中微量元素,同时可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利用资源优势,扩大中微量元素肥料的生产。

  5、综合研究,防止拮抗。

  研究表明,中微量元素之间的拮抗问题是关系到多元素复合肥肥效的一个重要问题。现行的中微量元素肥料一般都加入可溶性无机盐,由于各元素间的拮抗作用,大大降低了肥效,影响了植物的吸收效果。美国等发达国家采用EDTA、柠檬酸等螯合剂,有效防止了拮抗作用,但由于EDTA成本高,不适合我国的国情。

  目前我国相关单位研究利用废弃腐植酸作为螯合剂效果明显。下一步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综合研究,筛选出更多适合我国国情且的螯合剂应用于肥料生产,解决中微量元素之间存在的拮抗问题,保证中微量元素肥料肥效的有效发挥。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