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30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科学管理助推企业逆势增长
——访山东天山生态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申传信
本报记者 王旭波 特约记者 李伟远

     以先进的管理理念为基础,以确保每一粒化肥品质为根本,以诚信打造企业的营销网络,这一整套的科学化准则让企业实现了成本最小化和效益最大化准则,从而加强了管理控制力度,降低了维护和生产成本,提高了业务效率。

 

  今年春耕以来,多种不利因素给复合肥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整体行业的吨利润、开工率等数字都低于往年。而山东天山生态工程有限公司却在产量和销量上实现了双突破,笔者带着疑问采访了该公司董事长申传信。

  优质产品源自标准化管理

  “产品质量是企业赢得市场的基础条件,因此产品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中基础环节,这一点做不好,其他的做得再好都没有意义。”申传信的话简单而有力。

  山东天山生态工程有限公司大力推行ISO9001质量管理标准体系,并建立了质量责任制及奖惩办法。为完善检测手段,建起了高标准的化验室,配备了定氮仪、电光分析天平等先进的仪器。定期举行培训,进行考核,使化验人员能快速、准确地测试国家规定的全部检验指标,做到有效指导生产,保证配方质量。为达到高标准,适合土壤的养分需求,董事长申传信不惜高薪聘请农肥专家和高级化验师作为公司的常年技术顾问。在申传信的不懈努力和无止境的追求下,采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工艺技术的天山生态工程有限公司,已能生产出养分齐全的“天山丰”牌高、中、低浓度的复合肥、复混肥、磷钾肥等等几十种适合各地作物需求的肥料。山东天山生态工程公司从自身是下游企业的实情出发,对所购原料坚持好中选好,为产品创优奠定基础。只要原料优质,价钱再高也在所不惜。原料进入厂区时,不论量大量小,均认真进行检查,严格化验养分含量。对于达不到标准的,坚决拒收。

  科学管理加速运行效率

  山东天山生态工程有限公司总投资超过4亿元,企业占地面积500余亩,拥有员工1560余人,公司现已发展成为集产品研制、开发、生产、销售、植保技术推广于一体的综合型企业。年生产能力100万吨。人员多、规模大,企业内部管理是重中之重。因为这不仅关系着企业的生产效率,也关系着公司的生存发展。

  经过不断摸索,天山公司内部管理进行了多次整合。目前企业建立了一套动态管理机制和一套单一首长负责制体系。随着两套机制的实施,机构精、层次少、效率高的“扁平式”组织机构不仅能够将让公司高层做出的每一个决策快速传达到基层。同时,关于基层的第一手信息也能够及时向上层反映。在肥料行业中,信息的及时沟通可以为企业创造了更多的机遇,同时,这也能减少不必要的组织,加速企业运行的效率。

  另外,天山公司内部帮助员工设计职业规划,实现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企业内部推行科学的绩效考核管理,末位淘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减少人情管理;薪酬分配结构模式具有竞争力的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逐步形成了具有天山特色的人本管理模式。

  营销管理赢市场

  天山公司的主导产品为“天山丰”牌复合肥、控释肥、高塔螯合肥,科学的产品搭配是今年该公司能取得销售佳绩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公司营销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营销管理也是一个系统管理,产品搭配只是其中的一个小环节,重要的还是公司对业务人员以及市场的管理。”董事长申传信所具有的多家企业管理经历在他建立科学的管理系统提供了大大的便利。

  天山公司首先建立了以“年度规划、预算管理体系、业绩指标体系、绩效考评体系、业绩分析体系”为核心的一体化营销管理体系。通过年度规划和全面预算,分解公司经营指标,把精英指标分解到区域市场,区域市场实行谁主管、谁承办、谁负责的项目管理模式。

  目前企业产品已经在山东、山西、陕西、河南、安徽、湖南、河北等二十几个省、直辖市销售,企业拥有3800余个直销网点,面对如此之多的销售网点,不仅要保证网点的不流失,而且还要加强网点的向心力。对此,天山公司开展了流程控制和优化工程,将原有关键业务流程由60个改为目前的30个,简化流程保证了企业的物流、财务、人员等速度。同时,企业面对化肥赊销等行业内的弊端,制定了完备的事先计划、事中监控和事后分析三个控制阶段。“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实现了区域营销网络有规划,每个网络点的销售流程也要规范化操作的目标。”申传信对自己企业的营销管理自信满满。

  采用建设以先进的管理理念为基础,以确保每一粒化肥品质为根本,以诚信打造企业的营销网络,这一整套的科学化准则让企业实现了成本最小化和效益最大化准则,从而加强了管理控制力度,降低了维护和生产成本,提高了业务效率。

  5月以来,山东天山生态工程有限公司喜讯频传,先是公司新增农化服务车50多台套,紧接着订单销量持续高涨。近期,尽管天气炎热,企业140多名营销人员全部奔赴市场一线,继续挥洒汗水,播种服务,在全国各地奏响了一曲曲科技惠农、高产示范的丰收赞歌。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