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0年7月23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农业部水稻专家指导组提出:
低温阴雨寡照,双季晚稻应适当改变种植技术


     低温阴雨寡照,双季晚稻应适当改变种植技术

  今年4月到7月长江中下游地区长时间低温阴雨寡照,早稻生长发育慢、成熟晚,造成双季晚稻移栽期推迟7-10天,对晚稻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农业部水稻专家组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研究提出当前双季晚稻生产技术措施。

  两段育秧,防止早穗。

  现有的晚稻品种感光性弱,感温性强,秧龄弹性较小。秧龄期超过35天的秧苗,尤其是软盘育秧,由于播种量大,秧苗个体生长发育差,容易发生早穗,应及时采用两段育秧,即先在秧田寄插一次,然后再原蔸栽插到大田,防止早穗。

  软盘点抛,保证苗数。

  晚稻秧苗个体生长量大,秧苗较高,撒抛不易均匀,易倒伏,立苗难。建议改撒抛为点抛,促进立苗和恢复生长。同时,保证栽插密度和均匀度,栽足基本苗。

  带肥带药,壮秧下田。

  移栽前4-5天,每亩秧田施用尿素5-6公斤;移栽前2-3天喷施农药一次,重点防治稻蓟马、白背飞虱。此外,秧苗少洗泥或带泥下田,减轻秧苗移栽的植伤,保证壮秧下田。

  增施蘖肥,促进早发。

  晚稻秧龄延长,秧苗分蘖能力下降,分蘖节位提高,分蘖数减少。建议将基肥和分蘖肥增加到80%,穗肥减少到20%,插秧后4-5天(抛栽稻立苗后)每亩施用尿素5-7公斤,增施早施分蘖肥,促进分蘖早发。

  减少化除,防止抑制。

  除草剂对水稻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会延缓水稻的生长。杂草危害不严重的田块,应尽量减少或不施用化学除草剂,防止水稻生长受到抑制。

  免耕栽培,争取农时。

  早稻成熟收割期太晚的稻田,如果机械和畜力紧张,建议双季晚稻采用免耕栽培,即采用百草枯或克无踪除草灭茬,泡田1-2天后,点抛或移栽,减少农耗时间,尽早栽插。

  

  相关链接:双季稻即指在同一块稻田里,一年种植和收获两季水稻的一种稻作制度。按其栽培方式不同,又可分为双季连作稻、间作稻和混作稻等。双季稻在中国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增加粮食产量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