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发展为农资行业创造有利条件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室主任 易宪容
从市场来看,许多人感觉到我国当前的经济宏观形势动力不足,感觉到未来中国经济,特别是下半年,可能面临下行的风险。甚至一些国外媒体,认为中国经济已经开始由上半年的增长高峰,逐渐向下行方向走。但是我认为,下半年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而且这种快速增长的态势,在未来一定的时间里,仍然会继续。
对我们农资行业来说,可以得出,整个经济的快速发展,整个农村的发展是政府绝对重视的结果。依照现在的农业地位来讲,最核心的问题是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里面所占的比例过小,产出比例过小。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是农产品的价格问题。只要价格上去,农业的产值就能上去,我国农业就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农业人口过多,同样制约着我国农业的发展。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报告中,就把中国的城镇化建设纳入了中央文件当中。如果农村人口减少了,就可以通过土地改革,使土地的效用提高,这样也会出现一大批生产效率高、经济条件好的农场。而粮食生产保安全并不是首要问题,没有粮食可以从国外买回来。首要问题是我们如何利用好现有的条件,让农业真正成为占国民经济中比重高的行业。同样这也是农资企业发展的基础。
对于农资企业来说近年来,整个农资市场金融快速发展。通过上市,可以解决一系列融资的约束条件,可以促进农资企业的生产规模、生产效率、生产能力等快速发展。今年上半年中国股市发展不好,预计下半年可能有所反弹。在这样的背景下,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会为农资企业创造一系列优越的条件。所以目前的关键是如何来把握这个条件。认清局势、专注大局、找到更好的交易市场,企业做大做强并不是一件难事。
积极谨慎看待钾肥后市
中农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朱 联
今年国内钾肥市场,受春季气候及尿素下跌的影响,从年初到现在,价格一路下跌,低端价格在2400—2500元/吨,现在大家更关心的是对钾肥后市的分析。后市分析需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根据四个影响因素来制订价格政策。即国内供需关系、国际市场的走势、心理预期的变化和其他特殊的因素。第二是分析经济运行的周期,把握中长期趋势。第三是分析相关的肥种,把握市场启动的时机。
钾肥供需方面。目前,由于二铵高位运行,今年秋季复合肥销售应该比较乐观。并且目前复合肥企业钾肥、磷肥原料肥库存量很低。所以,在需求集中启动的时候,将给运输造成很大压力,反而可能会出现一些局部供应不足的现象。在供应方面,在国产方面,今年入夏以来,青海出现多雨天气,持续降雨,使格尔木温泉水库河堤出现险情,生产企业难以正常生产,部分盐田受损,同时使钾肥运输受到影响,预计今年氯化钾生产会减少,盐湖也应该有部分产业受影响。加上新疆罗钾8月检修,近期产量也明显下降。所以,国内近期供需也决定了对后期钾肥价格普遍持比较乐观的态度。
国际市场走势方面。上半年国际市场成交量放大,价格比较稳定。围绕着新的全球价格体系基本确立,由于中方在全球需求全面启动之前,第一个抓住时机签订了合约,使我国再次成为全球进口钾肥成本最低的国家。
市场心理预期变化方面。经历了金融危机以后,国内市场信心严重受挫,心理预期变化也影响了实际需求。在利好信息支持下,工厂采购积极性也提高了,中间渠道的蓄水能力增强,消费心理的变化也带动了需求增加。
其他特殊因素方面。既包括气候、运输、新的竞争对手的进入,包括政策的影响,还有汇率的变化等等,这些因素会在某个阶段或者某个地区决定价格的变化。今年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未来气候对市场需求甚至国内供应的影响,而且气候是长期的因素,以后有可能会长期出现极端气候条件。
经济运行周期方面。钾肥属于资源类产品,应该根据全球经济,特别是能源大宗商品走势来把握中长期趋势。2005年以后,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类种植面积持续扩大,钾肥需求进一步升高,可见钾肥中长期价格趋势应该符合全球经济周期变化。7月初欧元在西班牙成功发行了35亿欧元,对于债务危机也是回暖的信号,目前各派经济学者对未来经济是否二次触底也是各执一词,对钾肥未来还不能过早下定论。
钾肥与其他化肥的联动方面。任何一个肥种都不能单一分析,市场需求在单一肥种中有替代作用,氮磷钾也有联动关系。利用三者的联动关系,有利于提前把握市场,准确判断市场。
最后,国内的经销商在国家倡导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中,价格竞争不是唯一得手段,合作是理性的选择,农资人当前仍处于困难重重的市场环境中,应该更多的联合合作,在合作中求生存,在稳定中求发展,共同促进行业更稳定的发展。
氮肥企业成本差异本质要素分析
湖北宜化集团副总经理 张新亚
中国氮肥成本差异来自于原料路线、地理位置、工业路线和管理的差异,四大差异导致氮肥企业的成本相差非常大。看起来生产的都是尿素,卖的价格都是一样,但是有的企业可以赚钱,有的企业则亏损甚至倒闭,这在其他行业是很少见的。
原料路线的差异。目前生产尿素的原料主要是煤与天然气。前不久天然气刚刚提价,气头尿素吨成本普遍在1200—1600元/吨之间,产生成本的差异主要是天然气价格。目前,天然气低端价位1.1元/立方米左右,对应的尿素生产成本1200元/吨,高端价位1.6元/立方米左右,对应的尿素本是1550元/吨。煤头尿素企业成本普遍在1500—1700元/吨。从成本比较分析,应该说天然气在1.6元/立方米,煤价在1000元/吨左右,对应的成本则会平衡在1600元/吨左右。
地理位置区域的差异。主要考虑是否在资源地,占据资源的包括山西、内蒙古,远离资源的包括福建、湖南、广东,广东现在一家尿素企业都没有了。现在福建、湖南、江西、广东、浙江、安徽这些企业都是非常艰难的。由于资源分布不均,导致尿素生产成本相差了300元/吨。
工艺路线的差异。由于工艺不同吨成本可以相差200元。生产尿素,小化肥企业工艺路线最优,中氮是最差的。小化肥企业通常发现哪里工艺有差异就进行改造,而且目前开工率比较高,另外成本比较低。另外,块煤对尿素的影响要比粉煤要高。
管理的差异。这方面在其他行业是很小的,在尿素行业,特别是生产企业影响是很大的。前三项的差异来自于先天,但是管理的差异是后天的,这样造成的差异很大。管理的差异上有三个原因,同样在河南的企业,尿素企业总共26家,最高成本达到1750元/吨,最低1450元/吨,相差300元/吨。都在河南,区域差异每吨最多造成30元-50元。可见,管理的差异对氮肥生产成本的影响也非常大。
根据以上四项我们再推断三到五年甚至十年之后,中国尿素将会怎样布局?
第一,由于天然气还会继续追涨,所以煤炭将成为未来尿素生产的主要原料。未来三到五年,中国天然气生产尿素的将会跟用油生产尿素的企业一样,退出尿素行业。
第二,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异,长江以南尿素企业基本要关闭,将以进口为主。
第三,未来三到五年,中国尿素行业将会产生新的格局。新疆、内蒙,包括东北有煤的地方,尿素企业将会异军突起。山西煤炭开采成本高(因为快开采完了),而新疆基本上煤炭是免费的,用新疆的煤生产出来的尿素成本完全成本是600元,在新疆天然气生产出来的吨成本是1600元,吨价相差1000元,如果运输好了那么新疆最有优势。可以说,敢于在新疆设厂的肯定是大企业,小企业做不了。在新疆戈壁滩上必须建个资本平台,三年内至少要投资200亿元。在戈壁滩,尿素成本虽然低了,其他成本投入都非常高。
中国农资企业上市审核要点
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部主任 王 彬
农资企业上市尤其特殊,所以需要注意的地方也比较特别,例如有环保问题、产业政策问题、盈利模式问题。
环保问题。环保问题需要环保部门来核查,化肥和农药生产企业属于有污染排放企业,按规定需要环保部门核查。如果无跨省经营的只要提供所在省的环保核查文件即可,如果跨省经营则需要提供国家环保部的环保核查意见才能上发审会。
产业政策问题。我国农资领域,尿素产能已经严重过剩,大部分尿素生产企业开工率不足。农药草甘瞵的产能增长过快,出口退税取消、遭遇国外的反倾销调查,都是重点被关注的问题。目前,大概有9大产业属于严重过剩的行业,国家宏观调控如果涉及到这几大产业,证监会是不给批的。是否符合产业政策主要是国家发改委是否同意,所以国家发改委的审批与否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关键。
季节性因素。农资企业受农时影响,季节性明显,存货、应收帐款和现金流季节性变化剧烈,需在申请文件中重点解释,不能出现反常现象。
盈利模式问题。一些农资企业盈利模式特殊需要做合理说明。如:诺普信,原料调配成适用溶液后出售;史丹利,调配复合肥销售;吉峰农机,农机的销售与售后服务等。
所以,即将准备上市的农资企业需要强调竞争优势,包括品牌、技术、营销,这样才能在众多审核企业中脱颖而出,受市场接纳。最后,由于国家对三农的长期扶持,以及农业产业集约化的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资需求会越来越旺盛,所以适合创业板和中小板上市的农资生产与流通企业将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