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3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从商品经营到资本经营
——第五届中国农资总裁圆桌论坛纪实
本报记者 赵光辉

     7月16日-17日,由中华合作时报社、中国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中国农资传媒、东海证券研究所、中农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第五届中国农资总裁圆桌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国家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及协会领导、经济学家、金融专家、证券界人士和全国重点农资企业总裁近200人共襄盛举,通过演讲、对话、专家评论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围绕“中国农资产业商业模式与上市之路”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广泛交流。与会者一致认为,本次论坛,以开放性、前瞻性和现实性,为目前正面临困境的农资行业提供了动力、汇聚了智慧。

  开放的视野  跨界的对话

  中国农资总裁圆桌论坛从创办之初就确定了开放、平等、交流、创新的方向。作为论坛的发起人、现任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常务理事、农资局局长、中国农资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杨建平说:这次论坛增加了证券界人士、基金经理,还有其他行业协会人士,议题、形式都更加开放。

  开放意味着丰富多彩。本届论坛不仅有《我国化肥上市企业运营状况研究报告》,还以 “网络创新成为科学流通模式的第一步”、“相关多元化成为农资产业进化的方向”、“商业模式创新成为农资产业进步的源动力”等议题,囊括了行业发展的各个领域。参加讨论的几十位农资企业家以开放的姿态向各界人士介绍企业情况、展示发展进程,让人们看到了农资行业开放的胸襟和交流的热望。

  开放意味着魅力。本届论坛跨界交流的形式新颖:主持人有中国农资传媒的资深记者,还有农资企业家、大学教授;主题演讲人不仅有中华合作时报副总编辑、中国农资传媒总编辑曾峰这样的媒体领导,还有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主任易宪容、东海证券研究所所长朱戎、上海证券研究所发行主任王彬这样的经济、金融证券界专家,还有中农控股副总经理朱联、湖北宜化集团副总经理张新亚这样的企业家。

  开放还意味着创新。中国农资传媒向论坛提交的《我国化肥上市企业运营状况研究报告》在农资行业媒体中具有开创性意义,是中国农资传媒多年关注农资上市企业,并与专业证券机构多年合作的结晶;论坛上,人们还看到了“企业上市审核的主要流程和证监会关注的要点介绍”、“钾肥价格核心影响因素的本质分析”、“氮肥企业成本差异本质要素比较分析”等报告,可谓异彩纷呈。

  前瞻的话题  思想的碰撞

  融资上市作为本届论坛的核心议题,对农资行业无疑颇具前瞻性。

  中国化肥和农药行业规模庞大,企业众多,2009年总产值接近5900亿。但农资上市企业数量少,而且集中在生产企业。在主板市场上,上市的化肥企业只有21家,农药企业只有15家。对此,安徽辉隆集团董事长李永东说,我们农资流通企业上市的进程确实太慢。农资流通企业符合上市条件的公司非常多,省级公司超过30亿的就有十几家。农资行业经过多年探索,公司营业模式、商业模式非常成熟,实际上很具投资价值;与会的金融证券界人士认为:农资流通企业上市公司的比例跟这个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确实不匹配,并表示,资本市场原来传统的观念也在改变。据了解,安徽辉隆农资集团2007年开始上市筹备工作,2008年完成股改,目前正积极筹备上市。

  正如黑龙江倍丰农资集团董事长张永埔所说,上市对农资行业来说是实现从商品经营到资本经营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围绕这个关乎行业发展的重大议题,在香港上市的中化化肥、玖源集团,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永业国际,在国内上市的湖北宜化、鲁西化工、四川美丰等一批资本市场的先行者都到会交流了上市经验和体会。中化化肥总经理助理吕文第一次参加圆桌论坛,他感觉论坛是业界企业家精神的家园,也是思想的天空。国内大批农资龙头企业利用论坛的机会与金融证券界展开深入交流,不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企业家表示,上市是融资的机会,更是规范企业行为、全面提升企业的机会。东海证券研究所所长朱戎说:农资企业发展离不开金融市场,离不开资本市场,如何利用资本市场企业做大做强,如何进行良好的产融研结合,对现代农资企业的管理层来说确实是值得思考的战略性课题。

  现实的需要  未来的动力

  特约主持人、黑龙江庆丰农资集团副总经理吕梦楠在分析当前中国农资市场的状况时说,当前化肥市场普遍存在着产能过剩化、产品同质化、渠道公共化、盈利低位化。曾峰在《我国化肥上市企业运营状况研究报告》中也认为,农资上市企业暴露出企业制度不够先进、盈利能力不足的问题。农资企业普遍需要增强实力、发掘盈利能力、深化制度进步。

  与会者认为,现在是农资行业最困惑、最困难的时候,也是面临巨大发展机遇的时候。正是为着共同的发展需要,农资界和经济学界、金融证券界走到一起,相互交流,传经送宝,袒露真知灼见,共同谋划未来。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室主任易宪容说,中国经济在未来的一年两年内,仍然会有一个比较好的快速增长。近年来整个农资市场金融快速发展,意味着我们农资行业、农资企业已经有很好的条件。我们要把握机遇,做大做强。企业界人士认为,虽然农资行业面临着种种困难,但我们在资源配置方面也面临着种种机遇。中国的资本市场已经位居全球第二,金融正成为推动农资产业现代化进程的最强引擎,现在,单一的产业经营无法支撑和推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通过上市拓宽融资渠道,才能为企业下一步发展获得更多的支持。

  正如本届论坛协办单位天脊集团总经理王光彪在致辞中所说:中国农资总裁圆桌论坛已经举办了五届,为农资业界搭建了一个信任与合作的平台。第五届中国农资总裁圆桌论坛吹响了农资行业“从商品经营到资本经营跨越”的号角,不论是它的议题,还是它的成果,都将对行业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