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醇反倾销工作会议日前在京召开
本报讯 日前,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在北京组织召开了“甲醇反倾销工作会议暨甲醇市场分析会”,甲醇反倾销立案申请单位、支持单位及其他部分甲醇企业共40多人参加会议。
据中国氮肥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甲醇总产能为2628万吨,仅43.1%产能得到发挥。去年全国进口甲醇528.8万吨,占国产甲醇的46.7%。2010年前5个月,我国进口甲醇191.8万吨。其中,卡塔尔向我国出口甲醇17.9万吨,占9%;阿曼14.7万吨,占8%;智利8.8万吨,占5%;伊朗则达77.1万吨,同比增加114%,占进口总量的40.2%。
与会的国内主要甲醇生产企业代表在发言中,充分列举了国外甲醇大量低价倾销所产生的严重后果,企业纷纷停产,职工待岗,生活受到极大影响,强烈呼吁国家有关部门依据反倾销法的相关规定对甲醇反倾销案做出肯定性裁决,为国内甲醇企业争取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另据中国氮肥工业协会调查表明,1-5月在87家甲醇企业仅11家盈利,利润大幅减少。据介绍,273家甲醇企业中近八成是氮肥企业,基本都采用氨醇联产工艺。同时,联醇企业氮肥产量占总产量的43.5%,尿素产量占总产量的55.5%。在当前原料涨价、市场低迷的情况下,这些企业无法在尿素淡季“以化养肥”,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失去翻身的机会。因此,只有甲醇反倾销获得肯定性裁决,才能有效遏制国外甲醇的低价大量进口,保护市场稳定。
中国氮肥协会潘德润理事长指出:甲醇产业当务之急是做好反倾销工作。同时,更需要思考的问题是,产业如何结构调整、整合资源、技术进步、降低成本等,积极开拓下游市场,通过市场调节、国家政策调控,使甲醇产业良性发展。
大力发展灌溉施肥和节水高效农业
水肥一体化新技术高峰论坛在广东举行
本报讯(记者 吴 江)7月23日,南方农村报与深圳市芭田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在广东省共同举办“水肥一体化新技术高峰论坛”,来自政府相关部门、业内专家以及惠东周边的种植大户近200人参加了会议。
2010年,中国的西南部遭遇了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河床裸露、水库干涸农业绝收,让人触目惊心。水肥一体化新技术作为一项革命性的措施,是解决我国农业干旱缺水的根本措施。自2002年以来,农业部把此项新技术中的滴灌施肥技术作为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引入到蔬菜、果树等作物的栽培管理中,并被公认为是当今世界上提高水肥资源利用率的最佳技术。
此次会议正是在我国面临的新形势下、针对目前的水肥一体化新技术而举办的论坛。论坛主办方之一南方农村报在业内拥有良好的口碑,在种植模式推广、宣传种植大户以及树立种植典型等方面不断尝试和创新。另一主办方——深圳市芭田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则是复合肥行业的一面旗帜。他们始终以技术创新和研发作为立身的根本,在水溶肥研发方面更是让人无法望其项背。即使在中国经济趋势放缓、化肥行业受挫的行情之下,他们依然不断加大投入,而并未放慢技术创新的步伐。
此次会议在全国节水形势严峻的大背景下举办,不仅为水溶肥料未来的技术创新找到新思路、为行业积累和总结出很多宝贵的经验,同时,引导人们在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面前依靠技术找出应对和防范措施。
浙江瑞安:全国率先启动夏粮收购“询价”制度
本报讯 粮食的收购价格成为眼下农民最关心的话题。在浙江瑞安,新推出的夏粮收购“询价”制度成为了近段时间大家关注的焦点,让农民的声音出现在收购定价体系中,这在全国尚属首例。
在瑞安市夏粮入库询价的座谈会上,10位农户代表正在计算早稻种植的成本,有的还认真做着笔记。他们都是当地的种植大户,对于收购价格,每个农民心中都有一本帐。种粮大户项宝荣告诉记者,今年的化肥、人工、柴油价格都比去年高,加上天气不好,产量有所降低。他认为今年的收购价格应该比去年高一点。项宝荣说,他今年种了1100多亩早稻,签订粮食订单50万公斤。收购价格每上下浮动一元,对他来说就有一万元钱的出入,价格最后定多少直接关系到了他今年的粮食利润。
在以往,夏粮入库收购价格都是由财政和粮食部门根据上级部门的指导意见,参考周边地区制定,并在收购前告知农民。农民作为粮食的卖方,对价格制订不参与、不知情。今年,瑞安市在全国率先尝试夏粮收购“询价”,确定了10个规模种植大户作为询价对象,到他们田间进行考察,征求他们对夏粮收购价格的建议,让农民给出粮食收购价格区间,为夏粮入库收购价格制订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