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9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2010年中国钾盐高峰论坛嘉宾对话之国内市场
需求将拉 动价格回升


    主持人:刘学胜   本报记者 

  嘉 宾:徐世森 青海盐湖工业集团营销总经理

  林明东   青海省滨地钾肥有限公司销售总监 

  刘安东   文通集团总经理 

  赵   健   青上化工(天津)有限公司总经理

  解永军   山东翔龙集团董事长

 

  对于钾肥行业来说,2010年以来很难再说出那句“钾肥走出独立的行情”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整体出现了短暂的供应过剩,钾肥在价格企稳之后又出现了疲软状态。不过这样的状态有望随着秋季用肥的开始而出现改观,钾肥价格有望在下半年趋稳,并且有一定的上涨空间。

  之所以这样认为,与会的嘉宾给出了这样的解释:由于国内钾肥的库存量与同期相比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随着复合肥企业开始进入下半年的生产旺季,且钾肥的需求也将因为价格原因恢复理性,需求量出现上升。在库存压力减小和需求量上升的双重激励下,钾肥价格的稳定就有了较强的支撑。但是由于其他肥料价格难有大的上涨幅度,所以钾肥的价格也不会有太大的上涨空间,整体还是平稳。

  

  徐世森:供应过剩状态大大缓解

  由于今年钾肥价格处于低位运行状态,所以钾肥的需求将会有所恢复,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整体的需求量应该在700多万吨的水平。而从目前国内的库存量来看,并不算大,我们今年计划生产200多万吨,目前已经销售了100多万吨。就目前的情况来说,我们企业和周边类似的生产企业整体的库存在400万吨左右,而下半年国内的需求量在300万吨-350万吨,所以下半年国内钾肥的供需矛盾并不紧张。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目前在复合肥企业和港口的钾肥库存比较少,就对钾肥价格的稳定提供了支撑,由于钾肥从长期供应来看,国内的生产还是不足以满足需求,所以钾肥价格在下半年出现适当的增长还是有可能的。

 

  刘安东:销售上涨 形势转好

  经济危机不仅让农用钾肥受到了打击,工业用硝酸钾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不过从2009年7月份以后到今年上半年,市场整体销售情况出现了回升,市场形势开始整体转好。

  工业用硝酸钾销售情况比较好,与整个行业有关,一方面市场的需求有所回升,另一方面就是国家对“两高一资”产品生产的限制,使得一些工艺落后的小硝酸钾生产企业退出市场,缓解了市场供需之间的矛盾。此外,出口形势开始转好也是硝酸钾销量出现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国际硝酸钾的价格相对较高,能够支撑企业硝酸钾的出口,所以今年文通硝酸钾的产量能达到20万吨,与产能相当。

  从一个角度来看,文通的硝酸钾销售情况比较好,和企业自身的发展有关。文通集团是国内唯一一家硝酸钾和碳酸钾同时存在的企业,颗粒硝酸钾和颗粒硫酸钾的生产工艺都非常成熟,在市场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而且文通集团硝酸钾的装置上得比较早,凭借产品质量稳定了一大批客户。

 

  赵   健:复合肥市场决定钾肥走势

  青上是一个专门做农用硫酸钾的企业,就我们企业销售情况来看,硫酸钾有70%销售给了复合肥企业,20%用于烟草,剩余的10%用于土豆等经济作物。所以复合肥的销售情况直接决定着硫酸钾的走势。

  2009年上半年的时候,由于上一轮的金融风暴等因素,很多企业亏损严重,再加上氯化钾的价格并不是非常稳定,所以去年硫酸钾的销售情况并不理想。但是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由于钾肥价格从4000元/吨的水平出现了大幅回落,基本实现了理性的回归。所以从2009年10月份以后到今年5月份,硫酸钾的销售进入一个黄金季节,经销商要货比较积极,价格相对来讲也比较高。但是进入6、7月份以后,很多复合肥企业处于停车检修状态,更多的企业在观望市场走势,不敢搞太多的库存,所以硫酸钾的走势要看复合肥企业最后的决定。

 

  林明东:硫酸钾销售形势有好转

  就我们滨地钾肥硫酸钾的生产情况来看,我们今年能生产30多万吨,而我们的产能是50万吨,所以整体来看开工率还是比较高的。之所以会保持较高的开工率,与今年硫酸钾的市场回暖有很大的关系。今年硫酸钾的市场情况与去年相比,还是很不错的,就我们所合作的经销商和终端的用户反映的情况来看,他们认为硫酸钾的市场潜力还比较大。所以滨地钾肥的硫酸钾在今年,不管是从生产量还是销量上,都出现了增长。

  现在滨地的硫酸钾主要是农用,价格和同行业硫酸钾的价格相比基本一致。不过就我自己来说,由于目前复合肥企业对于钾肥更多是一种观望太多,现在还很难能判定价格到底是要上涨还是下跌,不确定因素比较多。

 

  解永军:复合肥销量有望回升

  中国是一个农业比较落后的国家,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用进口肥,但是由于长期使用尿素、碳铵等单质肥料,导致部分地区严重缺钾。从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陆续有钾肥进口。进入90年代,复合肥开始在中国快速发展,产能迅速增长,成为我国土壤补充钾元素的一个主要途径。钾肥价格的理性回归,有助于提升复合肥的消费量,自然就能促进钾肥的销售。

  据测算,如果要实现养分的平衡,我国每年钾肥的需求量在600万-1000万吨。但在2008年的时候物价上涨,钾肥的价格涨速过快,影响了复合肥的需求。在钾肥价格非常高的情况下,复合肥企业纷纷调低钾的含量,大企业会把钾的含量从18个调低到15个,一些小企业甚至生产出了不含钾的二元复合肥,从2008年年底到2009年,因为不合理的降低钾养分,导致钾肥需求降低约300万-500万吨。不过进入2010年,钾肥价格回归理性,钾肥企业、复合肥企业和港口的库存量都不大,复合肥销量有望出现回升,对钾肥的需求也将提高。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