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0年7月9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与行业同行 助行业成长
——钾盐(肥)行业分会的工作综述与展望
中国无机盐协会钾盐(肥)行业分会会长 李刚

     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钾盐(肥)行业分会,于2009年6月25日在北京换届成立第二届理事会以来,一年多以来,协会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心、全意、全方位为政府和钾盐企业双向服务”的宗旨,积极协助政府加强行业管理,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目前会员单位已发展到118家(截至2010年6月10日),在国际、国内不确定因素诸多,气候变化异常的大环境中,为我国钾盐、钾肥行业的理性回归和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新一届理事会带来新气象

  新一届钾盐理事会成立以来,在一年的工作中,带领行业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协会内部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在提升与会员的沟通水平上,加大会刊和网站的建设,分会目前已拥有了《中国钾盐》会刊、“中国钾盐”网站和“行业咨询”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

  自换届以来,为解决上一届理事会的遗留问题和建章立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首先狠抓制度建设,制定了会长、秘书长、常务副秘书长工作制度和秘书处、财务、劳动纪律、文件管理等制度,从去年7月正式开始执行。目前秘书处人员工作积极努力,不计较个人收入得失,现在的分会风清气正,呈现了一片蒸蒸日上的景象。

  二、加强与有关管理部门的沟通

  分会负责人代表钾盐、钾肥行业多次参加由工信部、农业部等国家各部委在北京组织召开的各类事关行业发展的座谈会,及时将行业内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向国家相关部门反映。分会还参与了由农业部组织的“ 肥料管理制度与肥料立法课题”,提升了分会在整个化肥行业中的话语权。

  通过对钾盐、钾肥全行业的调研及行业的需要,2009年11月至2010年5月,分会根据行业呼声,分别向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铁道部等相关部委提交6份申请报告,又相继组织了两次书面修改,得到了相关部委领导的大力支持,目前,分会仍在为这些申请继续努力。

  2009年10月,接工信部原材料司函[2009]075号文委托,与工信部一起承担了“2004-2009年我国钾肥行业生产运行情况分析及相关政策研究”课题,最终完成近6万字的研究报告。此报告的发布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认可和支持,第一次向全球展现了我国钾肥行业良好的发展态势。

  三、以实际行动解决行业难题

  2010年5月21日--31日,由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钾盐(肥)行业分会携手《农资导报》组织的“硫酸钾镁肥西部行”活动采访小组,在刘富昌秘书长亲自带领下深入我国钾肥的主产地之一——青海省格尔木进行了第一阶段的实地采访。在接下来几个月的活动中,我们将继续对硫酸钾镁肥进行大规模的推介活动,以此大力推进人们对硫酸钾镁肥的认知水平。

  在其他钾盐品种上,分会组织氢氧化钾、碳酸钾等品种的小型行业研讨会3次,及时沟通并征求了行业内遇到的问题,以便于向国家相关部门反映。

  此外,分会到新疆、青海、山东、江苏、江西、上海等钾肥相关企业20余家进行了实地调研,深入了解近几年钾肥企业的生产、销售、产品质量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以求帮助企业妥善解决。

  通过梳理全国钾盐、钾肥行业的发展历程,分会建立起了全行业从钾资源和钾肥施用全普链的权威专家技术委员会和专家数据库,库内专家近80位,使得为全行业性的咨询、解惑成为了可能。无论在工作中遇到什么困难,只要会员单位登录中国钾盐网站,就可获得及时解答。

  四、代表钾盐行业加强与外界的交流

  一年来,国际肥料工业协会(IFA)执行秘书米歇尔(Michel)、加拿大萨省各部落酋长、刚果(布)国家钾资源代表、必和必拓钾资源开发代表等来上海,与分会相关领导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

  2010年5月,全国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海南省组织召开了“全国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会成立大会暨2010年标准工作会议”,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钾盐(肥)行业分会应邀请参加。会议要求今后肥料标准化工作要立足国内、着眼于国际突破,加强标委会管理、提高标准水平。在此次会议上,推举钾盐(肥)分会会长李刚为此肥料标委会副主任委员。

  积极参加农资质量万里行活动,以探索与相关媒体的紧密合作模式,以“扶优”、“打假”、“维权”为主题,宣传钾盐、钾肥企业的优秀品牌和产品,为“三农”事业尽到了应有的社会责任。

  由于分会的工作得到了有关部门的认可, 2010年3月18日,分会更名工作终于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的批准,目前“钾盐行业分会”更名为“钾盐(肥)行业分会”的相关注册和登记手续已经全部完成。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