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5日,中国农资传媒、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钾盐(肥)行业分会再次联手,共同主办了2010中国钾盐(钾肥)高峰论坛暨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钾盐(钾肥)行业分会第五届年会。除了业内专家们的精彩发言外,今年双方在形式上进行了大胆创新,由本报相关记者与行业权威人士进行现场对话,共同探讨理性布局行业结构,解析如何实现行业科学发展,并就业内所关心的行业调整政策、国际与国内市场、境外资源开发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整个会议现场气氛热烈,代表们反映这样创新的会议模式让他们真正实现了各取所需,本次共吸引了业内250多人参加会议。
分会与传媒联手 实现论坛大联合
中国钾盐(肥)分会作为中国钾肥行业的引导者,在新一届理事会成员的带领下,在行业内树立了较好的形象;中国农资传媒凭借在行业内十几年的报道经验,在业内树立了权威媒体地位,所以今年的再次联手,被业内称为强强联合。
在优势资源的整合下,双方积极对会议的形式积极进行创新。考虑到以往报告的形式难以满足与会代表个性化的要求,今年的高峰论坛缩减了报告的内容,将时间留给了“现场对话”环节,以“合理布局、科学发展”、“聚焦国内市场”、“解读国际走势”、“科学施钾 拉动需求”、“关注境外资源开发”、“依托技术 谋求发展”为主题推出了六组对话,分别邀请了每个领域最权威的专家进行现场解答,为与会代表奉上了一场思想碰撞的盛宴。
除了在会议形式进行创新,今年高峰论坛的一大亮点就是增加了复合肥企业和流通企业的代表参与论坛并进行了现场对话。钾肥作为一个中间产品,需要通过流通企业,更多的还是通过复合肥之后,才能进入流通环节,最终到达农户,所以钾肥未来行情的走势更多取决于复合肥企业及流通企业的销售情况。因此,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对话环节邀请了诸如施可丰化工、上海农资等企业的负责人参与对话,为与会代表解答每一个环节所遇到的难题。
政企直接对话 呼吁行业协调发展
钾肥行业发展到今天,由于市场上出现了阶段性的供大于求,导致钾肥价格出现疲软,而国内钾肥生产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断激化,导致了开发和价格秩序在一定程度上的混乱,境外资源开发的不断深入,也存在相互之间恶性竞争的风险,所以在本次会议上,业内龙头企业和政府官员直接对话,希望能够实现行业的协调发展。
对话嘉宾认为,由于国内钾肥资源的大量开发,已经有导致钾肥资源浪费的趋势,而开采技术及管理跟不上,还容易造成其他方面的问题。此外,我国钾肥资源毕竟是非常有限的,储存量并不是很乐观,所以对于国内钾肥资源的开发有必要进行相应的规划,将科学发展观应用到钾资源开发上。
在这个过程中,就要求钾肥企业进行结构调整和发展模式的转变。盐湖工业集团副总经理郑长山在对话中直接指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产业结构调整对企业就是放弃现有,放弃拥有。由于企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需要付出较高的代价,所以与会企业代表希望政府能够从项目改造资金、税收等方面给予支持。
解析国际国内走势 传达行业利好消息
在本次论坛的对话环节,对于与会代表所关注的价格走势方面的内容,主办方特意分成国际、国内两个板块,邀请国内生产、流通、国内贸易等领域的龙头企业的负责人参与对话,对话嘉宾一直认为,由于我国钾肥价格已经回归理性水平,并且国内库存量比较小,钾肥价格在下半年有望趋稳,并有小幅度的上涨空间。
与近几年国内钾肥价格走势疲软不同,在价格回调之后,今年国内的钾肥消费量和进口量都出现了增长,使得国内钾肥的库存量出现了下降。盐湖工业集团营销总经理徐世森表示,今年集团钾肥的销量与去年相比有明显的增长,并且周边同类企业的库存量与往年相比出现了下降,今年全国钾肥的需求量有望达到700多万吨,所以就为钾肥价格的企稳回升奠定了基础。
在对话环节,白俄罗斯钾肥(BPC)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司元功表示,国际钾肥走势要明显好于国内,需求量在今年有望回升到2007年的水平,所以尽管400美元/吨的钾肥价格在中国难有市场,在国际上却属于比较受欢迎的价格,所以原来开工率较低的国际钾肥巨头纷纷将开工率几乎提升到了满负荷运转,国际钾肥需求的信心实现了初步的恢复。
不过对于国内钾肥需求,作为流通企业的代表,上海市农资公司副总经理乐键重点提出了气候因素,最近两年恶劣气候频发,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一些农民购肥的积极性,人们对恶劣天气的担心,有可能会打击对钾肥消费信心的恢复。
搭建交流平台 畅谈境外开发
作为每年一度的钾盐行业的盛会,钾盐(钾肥)高峰论坛提供了一个行业交流的机遇,也正是在本次高峰论坛上,境外钾肥开发企业终于聚到了一起,共同交流境外开发的经验和问题,为争取早日实现我国钾盐行业的“3个三分之一”(即:国内钾资源、进口钾肥、境外钾资源开发在国内钾肥市场供应的比重分别占到1/3)共同努力。
国际钾肥价格的理性回归及国际钾肥巨头提高产能的措施,提高了我国钾肥企业开发境外资源的风险。同时,国内企业在境外开发钾资源会遇到政策、文化等方方面面的问题,依靠一个企业去面对和解决,需要付出较高的代价。而我国的境外资源开发目的地相对比较集中,所以能够在本次论坛的对话环节坐在一起交流,云南中寮矿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中国水电矿业(老挝)钾盐有限公司等企业的相关负责人纷纷倾吐心声,探讨如何更好地解决在境外资源开发中所遇到的问题。
山东鲁源矿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宫述林建议,钾盐产业链从勘探,到科研,到开发,到销售,要加强沟通,加强合作,尤其是在境外进行工作的企业,如果想成功,每一个环节都要沟通,如果科研单位和研发企业能够早一点合作,早一点参与,这样对缩短周期减少风险,优势互补,体现双赢非常有必要。
在交流中发现价值,正是本次论坛在钾盐(肥)行业分会与中国农资传媒的共同努力下,以对话的形式搭建了行业精英对话的平台,让对话嘉宾发现了沟通的价值,让与会代表实现了信息的最大化,所以直到会议结束,与会代表们仍意犹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