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0年7月2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适时补钙减少花生空壳


  花生是农民增收的一种主要经济作物,但近年来很多地方出现花生空壳现象,严重影响了农民收入。经分析发现,出现空壳花生的大多数为砖红壤和黄棕壤等酸性或偏酸性,含活性钙低的土壤。同时,由于农民施肥不当,偏施氮、磷肥,对钙肥重视不够,也是导致花生空壳的主要原因。

  花生是喜钙作物,每生产100公斤荚果,需钙 2.7公斤左右,尤其荚果发育更需要钙来充实果仁,但是花生又是吸钙能力有限的作物,前期地上部茎叶生长靠未栓化的幼嫩根尖吸收。在果针下扎后的结荚阶段,即使根系所处的下层土壤并不缺钙,可根所吸收的钙难以被运输到荚果中。

  花生荚果形成时90% 以上的钙都要由果针和幼果直接从周围土壤中吸取。这就意味着,从果针入土到果仁饱满的70 多天中,只要结荚果的土层中出现严重缺钙或供钙不足,就会直接影响到荚果的形成,轻者出仁率下降而造成减产,严重会导致花生空壳问题而绝收。因此常常出现,尽管花生地上部茎叶依然繁茂,但是收获的荚果往往不饱满甚至空壳现象。 因此适时施用钙肥可减少花生空壳率。

  常用的钙质肥料,主要是石膏,也就是硫酸钙,这是一种生理酸性肥料,除供给花生钙和硫以外,亦可用来改良盐碱土。基肥中加入石灰,可促进根系发育,调节土壤酸碱度,有利于对磷、钾素的吸收。但是,由于植株早期吸收的钙素在体内移动性差,很少向果实转运,不能满足荚果充实饱满的需要。因此,在开花下针期还要注意补施石灰,以确保饱果期对钙的需求。

  果针入土15~25天为荚果发育需钙的临界期,因此花生下针前结合中耕培土,给果荚着生部位补施一定量的石灰,一般每亩30~40公斤,可有效地降低空秕粒,提高出仁率。

  (胡玉忠  高淑芹)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