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0年6月25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夏季化肥市场趋势向好

河北省农资公司 梁双林

  夏播在即,度过了春季疲软肥市,又迎来了夏季销售旺季。肥市运行情况、价格涨跌、市场需求是每个经营商最为关注的问题。针对当前的市场形势,我们对河北省内的邯郸、衡水、深州、唐山10多个市、县进行专题调研,综合市场信息分析,夏季我省化肥运行基本情况,呈下列态势。

  今年夏季农作物施肥总量与去年同比基本持平,工业用肥略低于去年。预计夏播农作物面积为8950万亩,其中玉米预播4500万亩,棉花实播面积900万亩,油料、杂粮、薯类面积约1750万亩,蔬菜瓜果面积约1800万亩,农作物追肥与去年同期比略增约390万吨左右,其中玉米追肥底肥需求140万吨,棉花需求45万吨,蔬菜瓜果需求80万吨,油料杂粮作物70万吨,果树追肥55万吨。其中氮肥用量130万吨,复合肥、一铵、二铵类150万吨,钾肥需求20万吨,混配、有机菌类90万吨。按化肥品种分类;尿素75万吨,复合肥135万吨,一铵、二铵15万吨,小氮肥50万吨,小磷肥25万吨,氯化钾20万吨,硫酸钾、有机肥、菌类肥70万吨。

  尿素市场依然供大于求

  河北省内原有19家尿素生产企业,已有5家关停,又有3家扩大了产能,年生产能力维持在320万吨左右。自5月底到7月初,生产可供资源在65万吨左右。由于今春出口和调出减少,农业、工业需求减弱,省内资源一度出现了积压膨胀,加之省外调入数量之大,价格一落再落,市场运作难度进一步加大,经销商经营热情由“热”转“冷”,肥市步入艰难的时刻。经调查分析,全省社会库存总量大于去年。截至5月底,省内社会库存总量约15万吨,预计到7月上旬追肥季节,省外流入量约10万吨,届时资源总量约90万吨,资源过剩近15万吨寻找市场,供大于求已成定局。

  磷复肥需求量下降

  工业每年夏季备货一铵、二铵需求保持25万吨左右,复合肥、BB肥工业用量大于农业追肥。据了解,目前复合肥加工企业前期高价位已有进货,需求减弱,由于开工率不足,社会资源总量约在20万吨左右,供略大于求。

  复合肥随着测土施肥技术推广深入,全省基本已普及,但由于价格已涨至前几年的高位,农业成本增大,需求量有所下降。供略大于求,高氮品种缓施肥品种走俏,预计复合肥夏季需求总量不低于130万吨。

  多重因素导致肥市低迷

  夏季化肥市场低价运行已成事实,其主要因素分析:一是国家宏观调控开始显现,能源战略、关税政策、节能减排、低碳经济已确定为振兴化工行业大政方针。产能过剩,供大于求,导致了化肥市场价格波动,不稳下跌,加剧了市场不正当竞争。及时调整生产结构、自然淘汰落后的产能,已成为必然趋势;二是产能决定了市场价格,根据全国尿素产能分析,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09年全国尿素产能已达6300万吨,同比增幅为10%,预计2010年产能再扩大592万吨。今年全国产能将高达6900万吨,按开工率90%计算,今年尿素产量为6200万吨,而我国农业生产和工业需求为5200万吨左右,有近千万吨产量需靠出口消化,才能实现平衡。鉴于国家能源出口政策、国际市场价格和国际需求,国产尿素不具备大量出口基础。靠出口摆脱企业生产困境已不现实。关停并淘汰落后产能或低价销售是生产企业的出路;三是复合肥、二铵、钾肥等大路品种的市场价格取决于多种化肥有效成份价格同比关系。尿素作为化肥之源,尿素价格低迷,其它品种化肥价格不振,市场需求的是物有所值的品种,物以稀为贵决定了销售价格的走向;四是取决于国际市场能源价格,国际肥价、国内煤价、电价、气价联动因素已成为市场经济的惯性;五是气候及自然灾害对化肥销售价格的影响,市场肥价与气候、季节变化、追肥季节有着密切关系。天公作美,风调雨顺,有利于农作物耕播施肥,化肥销售顺畅价格涨。自然灾害增多,农民看天观望购肥意愿不强,市场疲软销售应旺不旺。根据气象部门预言,我国已进入自然灾害高发期,极端气候对农作物有较大影响。

  夏季肥市将好于春季

  目前,市场尿素价格已跌至生产成本附近,对农民生产投入购买而言是项利好,也为经销商购进化肥降低经营风险创造了条件。从最近化肥市场表现和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综合分析,尿素价格应该有小幅度反弹,考虑到7月1日后执行季节性出口关税后,减轻了生产企业库存压力后,尿素价格又将步入淡季价格上涨、旺季价格下跌的怪圈,让国储冬储企业买单。我们分析预测夏季尿素、二铵、复合肥因成本因素价格下跌空间不大,但是上升动力不足,零售终端价格定位尿素每吨1560元—1680元之间,二铵稳定在每吨2500—2700元左右,40%高氮追肥每吨1900元左右,俄产粉氯化钾每吨2400—2500元,碳铵每吨价格430—460元之间,小磷肥每吨580元左右。当前尿素出厂价格已处于低位,经营风险已释放,经销商备肥夏季销售正当时,机遇大于风险,抓住机遇顺时操作为首选。综合分析,夏季肥市略好于春季,维持平稳、低价运行是主基调。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