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所说的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不再是过去那种简单的“扫盲”,而是要提高农民的文化品位、文化底蕴,以与当前的新农村建设相适应。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建设新农村,急需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一定文化素质的新型农民。而我们却看到,目前农民的整体文化水平较低,据统计,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12%,而小学及以下的占40%,绝大多数农民没有受过职业技术和技能培训。在一些地方的农村,仍然存在着“三个月种田,三个月过年,三个月耍钱,三个月游闲”的陋习;有的地方个别农民诚信缺失,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严重;有的地方还有人热衷于卜卦算命,各种封建迷信活动甚嚣尘上……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阻碍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提高广大农民的文化素质,就是要求农民具备良好的文化水平,具有先进的思想观念、良好的道德风尚和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并要知法守法、崇尚科学、勤劳致富。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管齐下。这除了要大力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外,还要依托当地的种植特点和产业发展,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职业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等,提高农民增收致富的本领。开展争创文明村镇、文明户等多种多样的活动,促进农村形成团结互助、扶贫济困、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良好风尚。完善乡村文化设施,扶持发展各种文化团体,丰富和活跃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通过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切实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激励农民用智慧和汗水把农村建设的更富裕、更和谐、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