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18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中微量元素
——提高BB肥肥效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江苏省农科院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    邵建华

      安徽省文胜肥业有限责任公司  李文胜  叶明

  

  氮、磷、钾作为肥料三要素已为人们所熟知,也成为当今世界化肥工业的支柱产业。BB肥因其合理、灵活的配方,深受农民的喜爱,已成为测土平衡施肥的主要肥料品种。但现在土壤里中微量元素的缺乏日趋严重,在BB肥中添加中微量元素肥料以及如何添加已成为现代农业能否持续增产的重要问题。

 

  A: 中微量元素在BB肥中的作用

  中微量元素大多是植物体内促进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以及物质转化作用等的“酶”或“辅酶”的组成部分,在植物体内非常活跃。当提供植物营养元素的土壤中某种中微量元素不足时,植物会出现“缺乏病状”使农作物产量减少,品质下降,严重时甚至颗粒无收,在这种情况下施用微量元素肥料,往往会受到极为明显的增收效果。BB肥中添加中微量元素,其作用如下:

  1.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我国中、低产田占总耕地面积的70%以上,一些高产田由于长期过量的使用N、P、K等常量元素肥料,土质恶化,增产幅度已很有限。针对性地施用微肥,是提高中、低产田产量的有效技术措施,也是维持高产田连续增产的重要手段。

  不同地区的不同作物施用微肥都有非常明显的增产效果。一般可达到5%~50%,尤其是中、低产田效果最为显著。在一些微量元素严重缺乏的地区,针对性的在果树、蔬菜上使用微量元素,最高增产幅度可达100%。

  2.改善作物品质。

  大量全元复合肥料的施用,大大改善了作物的无机营养平衡,不仅使农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而且使农产品的品质大为改善,一些地方性缺素造成的疾病可以得到有效预防和治疗。农产品尤其是粮食、蔬菜、水果的蛋白质、糖、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含量升高,风味更好,对棉花、红麻等经济类作物,还可增强纤维强度。

  3. 减轻作物病虫害。

  由于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使农作物所需的各种元素得到了平衡合理的供应,这就大大增强了作物的抗病、抗寒、抗高温、抗干旱的能力。如作物施硼以后,能促进糖在体内运转正常而抗性加强,B-糖络合物是酸性较强的络合物,使细胞液反应偏酸而不利于病菌生长。

 

  B: 如何确保中微量元素的有效性

  必需元素的有效性,是优质配方肥料质量的重要指标,国内肥料企业虽然也加入了中微量元素,但忽视中微量元素的有效性,忽视中微量元素在肥料加工以及在施入土壤后可能发生的副反应而失效的问题。为了防止各元素间不良副反应和拮抗作用,在BB肥里中微量元素以独立的颗粒掺混,既避免了与磷肥的副反应,又可以保持中微量元素的有效性。

  1.微量元素的吸收形态。

  植物只能吸收能溶于水的显离子态或螯合态的元素,铁(Fe)是以Fe2+或金属螯合物形态, 锰(Mn)是以Mn2+或金属螯合物形态, 锌(Zn)是以Zn2+或金属螯合物形态,铜(Cu)是以Cu2+或金属螯合物形态,硼(B)是以H2BO3-形态, 钼(Mo)是以MoO42- 形态,氯(Cl)是以Cl-形态, 钠(Na)是以Na+形态。

  2.土壤中微量元素可给性的影响。

  土壤中许多微量元素并不缺乏,可是一般均以稳定的化合物存在,不能被植物吸收,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可给性受许多因子影响。

  酸碱度: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可给性一般是在酸性条件下升高,在碱性条件下下降。一般来说,将pH值调至6.5是比较合适的,将有利于土壤可给性微量元素的增加。

  氧化还原电位:氧化还原电位对多种化合价的元素影响较为明显,如植物吸收的是Mn2+,土壤处于还原状态时,有较多的Mn2+供植物吸收,水稻田和排水不良的土壤便是这样;而在质地很轻的呈碱性反应的旱地土壤锰处于高价状态,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有机质: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含有较多的微量元素,有机质的分解产物,如腐植酸对微量元素具有一定螯合能力,而直接影响其可给性。

  3.必需营养元素间的拮抗作用。

  农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处于土壤的复杂体系中,各元素之间既有相互促进的作用,又有拮抗作用。例如,土壤中富含磷或大量施用磷肥,往往会导致或加重农作物缺锌现象,而磷与钼之间又存在相互促进作用。两种元素同时施用的效果大于分别施用的效果,在磷肥未满足需要时,钼肥的效果往往表现不出来。

 

  C: 中微量元素的推广工作任重道远

  据统计,全世界缺乏微量元素的土壤达25亿公顷。美国多次全国性土壤微量元素调查发现有30多个州缺锰,44个州缺硼、43个州缺锌。澳大利亚土壤缺微量铜、锌、钼总面积达3亿公顷。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土壤都处于“缺乏”和“中等缺乏”的水平,而N、P、K的超量使用,使微量元素缺乏的程度进一步加深,潜在的缺乏更为严重。1978年以来,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对全国土壤微量元素锌、硼、锰、钼、铜、铁的含量作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乏。

  土壤中微量元素处于“中度缺乏”的状态表现出来的症状并明显,但当作物的正常生长代谢已受到了微量元素缺少的影响时,施用微肥能改变作物微量营养状况并可促进生长,提高产量,实际上有些缺乏是潜在的,比有症状缺乏范围更广泛、更普遍,显然微量元素潜在缺乏的范围远远超出人们的一般预料。

  目前,我国微量元素肥料工业才刚刚起步,农民对微量元素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以中微量元素的缺乏情况如不进行适当的研究和及时预报,在不久的将来,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微量元素的缺乏将扩展到更大的范围,从而更广泛、更复杂地限制农业生产的发展。

  合理施用微肥不仅可以提高产量,而且对提高农产品的品质非常明显。实践证明,在BB肥中加入中微量元素是一种省工、省时,方便高效的平衡施肥的肥料,必将成为未来肥料的发展趋势。

 

  相关链接:

  农作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有16种,其中碳(C)来源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CO2);氢(H)和氧(O)来源于大气降水;氮(N)、磷(P)、钾(K)、硫(S)、钙(Ca)、镁(Mg)、硼(B)、锰(Mn)、锌(Zn)、铜(Cu)、钼(Mo)、铁(Fe)、氯(Cl)在土壤中都有一定的贮存量,可提供给农作物生长发育需要。其中氮(N)、磷(P)、钾(K)通常称为作物营养“三要素”,或称大量元素;硼(B)、锰(Mn)、锌(Zn)、铜(Cu)、钼(Mo)、铁(Fe)、氯(Cl)元素作物需要量小,称作微量元素;钙(Ca)、镁(Mg)、硫(S)元素需要量介于中间,称中量元素。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