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0年6月11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话说“桃园三结义”

张顺亭

     近日新版的《三国》在各电视台热播。我断断续续地看了几集以后就颇有些心得。总感到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在东汉末年也算是组织管理上的创新之举。

  众所周知,在封建社会中,宗法制度在社会的底层替代了国法制度,起到了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家族之中。在这个家族里,道德上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之类的伦常观念,以及三纲五常的道德约束,就成了每个人的行为规范。但是人一旦脱离了这个机制,离开了家族而行走于江湖之上时,人们应该如何团结在一起、组织在一起并为一定的目标而奋斗呢?而此时出现的桃园三结义就是江湖人进行自我组织、自我管理之举。

  之所以这样说的理由首先就是他们把宗法制度中,兄弟伦常的结构形式直接借用了过来——结拜为异姓兄弟。这样一来,就给原本毫无关系的陌生人赋予了兄友弟恭的道德要求,但它又不同于对一般有血缘关系的兄弟要求,而是要求结拜兄弟之间更要讲义气。讲义气既是一种彼此之间必须互相绝对忠诚的行为,又有一种要真诚奉献的精神。能让陌生人在短时间内,在思想上、行为上达到这个要求,这是当今很多管理者都在积极追求的管理目标,刘关张在一千多年前就做到了。这种组织管理形式一直在中国民间的“江湖上”流传至今。可见这个组织管理形式的生命力该有多么的顽强。

  其次就是建立了一个组织,就要给这个组织设定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刘关张三人的目标就是中兴汉室。且不说这个目标能否实现,而是有了这个目标以后,就起到了凝心聚力的作用。关羽“投降”到曹操旗下以后,曹操对关羽是又赏官、又赏钱,但是关羽始终不为其所动。在获悉刘备的下落以后,就是过五关、斩六将也要投奔而去。有人说这是关羽讲义气的具体表现。那么关羽为什么非要对刘备讲义气,而不对曹操讲义气?目标认同,是关羽对刘备讲义气的关键。金钱和官位只对贪钱和爱官的人起作用,对于理想主义者,这些东西就未必有用。桃园三结义这一组织形式,在那时也为理想主义者提供了舞台。

  汉代自高祖之后就有异姓不封王的习惯,这从西汉初年韩信等几个异姓王个个不得好死的结果,就知道汉代家天下的观念该有多重了。但是刘备作为汉室后裔和关张二人拜为异姓兄弟,就是把未来要建立的国家直接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刘备最终成了蜀国这家“公司”的CEO,而关张二人也成了大股东,这比起曹操那种只招打工者,不让人参股的理念是大不相同的。所以刘备吸引来的人才虽然不多,但个个都能管大用,这一切都应该和桃园三结义之举有些关系吧。

  (作者单位为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