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2年成立以来,河北金桥农资有限公司销售的化肥从未出现过质量问题,被誉为“县级农资公司的典范”。温家宝总理曾来公司视察和指导工作,充分肯定了“金桥”农资的工作成绩。正是因为一直严把商品质量关,“金桥”农资已经在当地农民兄弟眼里成为一块金字招牌。
顺应发展趋势 做正确的事
作为在农资改革大潮中成长起来的一批县级农资公司,2005年河北金桥农资有限公司进行了第一次改制,从原来的“景县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改制成河北金桥农资有限公司。改制后公司的每位员工都持有股份,员工成了公司的主人,工作积极性大大提高,也增加了公司凝聚力。现在“金桥”农资拥有7个分公司,负责衡水和沧州两地区的业务经营,年销售量35万吨左右。做一件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做一件事要难很多,“金桥”农资在一开始就明确了自己的定位——做最优秀的县级农资公司。今年农资市场相对往年不好做,面对这一问题,苏景刚说:“我认为县级经销商要想有好的发展前景还是要走区域代理的路子,扎扎实实地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才是发展的根基。”
明确思路 上联厂家下联基层
通过多年来艰苦扎实的推广工作,“金桥”农资得到了一大批全国重点农资生产企业的认可和赞誉。公司同贵州瓮福、云天化国际等国内50多家名优农资生产厂家建立起总经销、总代理关系,购销网络遍及国内20余个省、市、自治区。苏景刚说:“我们会保持品牌的稳定性,不随便增减品牌,把重心放到推广已合作品牌的上面。精力是有限的,要做就要全力以赴,而不是尽力而为。”
“在2008年的时候我越来越意识到厂商关系的重要性,有良好的厂商关系是品牌稳定的基础。市场波动大的时候厂商关系好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价格上的风险厂家和经销商共同来商量对策。基于良好的沟通,达到共赢。”苏景刚接着说,“而且厂家也在营销方式上给我们一些建议,在云天化国际的建议下,我在原有的基础上把网络下移,减少了二级批发商的数量,直接和基层经销商对接。这样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效率,让利于民。经过这一调整之后,销售云天化国际化肥的网点由200多个增加到400多个。”
先人后事 做有担当的企业
做企业如做人一样,企业的品牌如同人品。“金桥”农资这么多年努力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保障农民的利益。公司严把进货关口、确保农资商品质量,坚决杜绝假冒伪劣商品流入市场。“我们的口号是:‘金桥’农资无假货。”苏景刚坚定地说。
苏景刚在公司主要负责经营,1994年从部队转业回来就开始做农资,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十几载,酸甜苦辣都已尝遍。问及他十几年最大的感受,他用一句话概括“痛并快乐着”。他坦诚地说这些年的不容易,一年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市场上,但是让他继续走下去的是这些年在这个圈子里的朋友。当别人有难处的时候你出手帮一把,在自己有难关的时候,打几个电话就解决问题了,这是最开心的时候。“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做企业也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