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依据发生期诊断。蔬菜在生长发育、采收和贮藏期均可受到病原物的侵染而发病,按其发生期可分为苗期病害、成株期病害、贮藏期病害。苗期病害多以根茎基部受害为主,表现根茎基部缢缩、腐烂、褐斑枯裂等,如立枯病、猝倒病、炭疽病、红腐病等。成株期病害以危害叶、果为主,叶表面有形状各异的斑枯、失绿斑点、花腐、果腐等,如霜霉病、白粉病、褐斑病、晚疫病、角斑病等。
二、依据发病原因诊断。蔬菜病害按其病原不同可分为传染性病害和非传染性病害两大类。非传染性病害往往是肥水、管理不当引起的,如肥害、药害、冻害、气害、沤根、缺素症等,其发生特点具有全局性或全株性,只表现病状,如叶子边缘枯黄,植株矮小或缺少某种元素所表现的缺素症等。而传染性病害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如病原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等,其发生特点具有点片的零散性和株间局部性,发病部位具有病状和病征,即病原微生物的集合体,如霉状物、粉状物、绵丝状物、锈状物、脓状物等。
三、依据发生部位诊断。以危害果实为主的病害有果腐病、脐腐病、软腐病、疫病、褐斑病等,以危害茎部为主的病害有枯萎病、茎腐病、黄萎病、青枯病等,病原菌侵害茎秆局部或内部输导组织而引起水分或养分不能正常运输。以根部表现的病害有根腐、根肿等。以全株表现症状的病害有病毒病、线虫病。
四、依据环境条件诊断。蔬菜病害的发生与流行主要由三方面因素决定:一是大面积感病寄主植物;二是多数量的致病力强的病原微生物;三是利于病原物侵染和繁殖传播的环境条件。尽管三个因素缺一不可,但是,环境条件往往是引起病害的主要因素,如何创造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是预防和防治病害发生的主要手段。如叶斑病类多在高温多湿寡照的情况下发病加重;根腐病、茎腐病等多在土壤水分营养过多情况下加重发生的。因此,不良环境引起的非传染性病害同时加重了传染性病害的发生。
五、依据传播方式诊断。蔬菜病害传播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空气、水、土壤、种子等。有的病害通过某一种途径传播,而有的病害则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多数病害是由多种途径传播的,如叶斑病类(褐斑、锈病等),主要是由风、雨、灌水、昆虫等传播,病毒病类主要是由带毒的蚜虫、飞虱、粉虱和人为整枝打杈造成微伤侵染的。根腐病、茎腐病、枯萎病主要是由土壤和种子带菌传播。了解传播途径在防治上可以切断传播途径而达到预防和避免病害发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