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0年5月21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农资大卖场”模式能否成功?
“八千斤”试水农资超市

本报记者 汪洋

     时至今日,中国农资流通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流通渠道得到了不断拓宽优化,农资流通领域的多渠道竞争格局已初步形成,并有农资连锁发展成中国农资流通主渠道的趋势。

  5月8日,广东首家农资大卖场——“八千斤”农资超市正式试水增城市朱村镇。与传统乡镇农资店不同的是,在“八千斤”2000多平方米的大卖场里,装修虽然较为简约,但化肥、农药、农机和种子等品类一应俱全,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农资”卖场。据相关媒体报道,开张首日成交金额逾10万元,震撼引爆的交易场面引起农资界高度关注。

  “这是直营模式的一种突破”

  对于刚刚试水营业的“八千斤”, 一直倾心于农资连锁品牌运营的张庆敏一语中的:“这就是农资连锁直营模式又一形式突破。”据他介绍,现在的农资连锁共分两种,一种是直营,一种就是加盟。直营的优点是直触终端,可凭借信息化管理拥有自己的员工,执行力比较强,在品牌营造上优势明显,区域范围内可形成一种标杆模式。缺点是资金投入大、管理成本高、灵活性不够。而对于走加盟之路的农资连锁企业来说,短期内易立竿见影、扩大声誉,规模较大。

  江西惠万家农资连锁连锁有限公司总经理谢莹也同意此种观点,她表示,“八千斤”实现了农资连锁的新尝试,不管今后发展的怎样,这种敢于创新和尝试的精神就值得赞扬。但对于此种农资连锁模式她也有补充意见:“我更希望在本地做直营,在外部区域做加盟。”惠万家在连锁经营上采取的就是加盟和直营两种形式同时进行探索的做法。但谢莹表示,根据经验加盟形式在农资流通领域目前还没解决控制力的问题,时间越长,加盟店就会越松散,最好的方式还是一步步地把直营做起来。

  成熟一家发展一家

  “八千斤”会否迅速席卷广东市场?针对这个问题,“八千斤”总经理叶醒波表示,虽然看好农资卖场模式,但仍是一种创新的营销方式,不会盲目大规模扩张。他透露,“八千斤”前期的定位将在珠三角蔬菜产区开店,根据实际因地制宜的原则,将采取“成熟一家发展一家”的策略,稳步推进和发展。

  “直营店管理成本过大,盈利困难;加盟店管理难度过大,解决不了的问题只能避开。”浙江省台州市农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陶维康直言发展连锁经历了太多困惑。如何能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农资连锁之路,寻求一种独辟蹊径的做法?他说,台州农资的模式地位与“八千斤”类似,都是从单一作物入手,寻求突破,都争取实现向农民提供种子、肥料、农药、农膜和种植技术等一条龙的专业化服务,这实质上就是一种创新。

  台湾兴农公司的一位业务经理表示,“‘八千斤’定位在珠三角尤其在蔬菜产区开卖场,是比较明智的,因为在山区或果树区,农民赊帐现象较为普遍,这也是台湾兴农目前仍以珠三角地区开店为主的原因。”这种观点,正与叶醒波的思路不谋而合。

  服务是农资连锁“敲门砖”

  “技术服务是特色,是法宝。”叶醒波强调,除了让农民有多种选择,“八千斤”核心竞争力在于向农民提供优质的农化技术服务。“八千斤”定位为一个现代化植物医院,既有治疗技术支持,又提供相应的药物,每天定时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坐诊,接受广大农民的咨询。此外,“八千斤”还将建会员制的销售模式,为会员提供更多、更贴心的农化服务。

  “做农资连锁,必须要有很强的服务,这也是各类连锁企业谈得最多的,实施起来并不容易。”安徽华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郭之兵如是说。对于八千斤的这种做法,山东亿嘉农资连锁有限公司副总裁杨万民也表示赞同,他在近日召开的“农药连锁经营经验交流会”上告诉记者,服务是发展连锁的敲门砖,虽然所要付出的成本往往很高,但各家致力于发展连锁经营的企业都会不遗余力地用各类形式,依托各种优势资源来做好服务。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