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暴地利用自然必然会受到自然的报复。自2007年起,太湖流域接连爆发蓝藻,影响了流域周围近百万群众的正常生活,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以及江苏省委、省政府对该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高度重视。“蓝藻”之殇,流域之痛,它已经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就是太湖治污刻不容缓。
由江苏中东集团有限公司与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强强联手耗时三年共同研制开发的有机-无机缓控释肥能够大大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从而为缓解太湖蓝藻的爆发作出努力。
A:我们的哀伤 “蓝藻”之殇 流域之痛
据统计,太湖流域面积36900多平方公里,流域GDP占全国的12%左右,人均GDP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5倍,城镇化比率达到70%左右,是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地区,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太湖流域是国家确定的“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重点,是江苏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江苏省在太湖水污染治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是,太湖水污染防治仍然滞后于流域经济增长,水污染物排放量远远超过水环境容量,太湖流域水污染严重的状况尚未从根本上改变,湖体富营养化问题突出,水质仍难以保持稳定,环境保护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2008年4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明确了太湖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总体思路和重点工程。2007年9月,省政府印发《江苏省太湖水污染治理工作方案》,提出用5年时间,有效控制太湖湖体富营养化程度,实现水质明显改善;再用8-10年时间,从根本上解决太湖水污染问题,使太湖湖体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三类标准,恢复太湖地区山青水秀的自然风貌,形成流域生态良性循环、经济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同步提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
到底谁是蓝藻爆发的元凶?太湖流域管理局的专家指出:一是水中的氮磷浓度较高,二是气温比较适合。另外,太湖水流动慢。“这些都为蓝藻在太湖的大面积繁殖提供了温床。”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张福锁也相继在今年年初发表的论文报告中提出,太湖流域蓝藻的爆发与氮肥的施用过量造成湖体富营养化密切相关。
面源污染已成为太湖水质污染的重要因素。江苏省太湖流域2005年共排放废污水总量25.55亿立方米。流域COD排放总量为58.60万吨/年,主要来源于农业面源的污染占40.2%;氨氮年排放总量为6.42万吨,来源于农业面源污染所占比重在40%左右;总氮的年排放总量为9.82万吨,农业面源比重接近50%;总磷排放总量0.58万吨/年,农业面源的污染比重达到66%。可以说,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太湖流域的重要污染源。
B:我们的措施缓释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缓释肥的推广应用是有效解决流域内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的手段之一。我国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化肥利用率不高,氮肥当季利用率为30%-35%,磷肥为10%-20%,钾肥为35%-30%,比发达国家水平低15-20个百分点。而同时我国农业过量施用化肥,更加大了对水体的污染程度。因此,提高化肥利用是控制面源污染的关键。缓释肥正是通过减缓养分的释放速度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的目的。同时,缓释肥具有生产成本低、工艺简单等优势,非常适合于我国的情况,缓释肥的推广应用是有效解决农业污染问题的重要手段。
由江苏中东集团有限公司与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强强联手耗时三年共同研制开发的有机-无机缓控释肥能够大大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从而缓解太湖蓝藻的爆发。
根据太湖流域水环境治理要求,江苏中东集团拟实施太湖地区缓控释肥料的研制、产业化及其应用示范项目,采用优化关键技术、工艺,优选相关设备,建立化学和物理缓释技术体系,形成新型生态功能肥料生产技术集成,经过缓释性能测试,并进行肥效实验、配方调整和工艺参数优化;通过大田对比试验,考察肥效、产投比,总结归纳适合当地的科学施肥模式,研发系列缓释肥料产品。项目实施将树立太湖流域化肥减施工程(缓释肥)典型,达到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目的。
据调查,太湖流域40%的总氮和总磷来自农业面源污染,大量面源氮、磷的流失最终汇入湖泊,加剧了湖泊富营养化。根据江苏中东集团与南京土壤研究所研制的生态缓释肥肥效试验情况,同等施氮量、土壤及施种条件下,以水稻田为例,项目所用生态缓释肥对氮的利用率提高约15%。本项目实施后,在太湖流域建立缓释肥施用示范区20000亩,年可减排纯氮量32.9吨。基本实现在太湖流域江苏省境内耕地推广应用缓控释肥料150万亩以上。项目实施完成后,在粮食增产的基础上可节约用肥约9000吨,直接经济效益总额达16890万元以上。太湖流域现有耕地151万公顷,该技术和产品还可在其他区域推广应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C:我们的业绩 树立典范 利在千秋
目前,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之一。随着对环境问题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视,新型缓控释肥料的研究与产业化越来越受到重视。2006年2月《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提出“重点研究开发环保型肥料、专用复(混)型缓释、控释肥料及施肥技术”。“十一五”期间又启动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新型高效肥料研制”。因此,项目的实施从太湖流域农业生产的实际出发,为探索太湖流域缓释肥施用,开发成本低的新型高效安全的缓控释肥料提供了良好的载体和空间,有效地促进了缓释肥技术的发展。该工程实施后,将为创造太湖流域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条件起到积极的作用,推进区域农业面源削减,改善区域环境,为地区农业发展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在近日召开的《太湖流域缓控施肥料项目汇报会》上,江苏省农委农环站副站长管永祥等领导高度重视,在百忙之中和项目合作单位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杜昌文等专家出席会议,在此次会议上,江苏中东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敖根强调说,近些年,公司始终围绕肥料的发展、如何科学使用,特别是资源循环经济,提高化肥利用率,降低农民的生产成本上下功夫,在缓控释肥料方面的研究上,江苏中东集团和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合作三年研发出新型缓控释肥,亮点在于有机0无机结合,添加缓解土壤的有机质,使得科研、生产、销售密切合作,三年下来,集团在常州地区大力开展示范田,增产效果比常规复合肥更加有效,不但提高化肥的利用率,还提高了粮食的产量和品质,最重要的是有机无机结合,对土壤进行保护,节能环保,低碳经济,得到了农民的认可。今年我们计划生产5万吨,并将在太湖流域推广。
江苏中东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敖根表示,公司地处太湖流域,承担着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责任,同时肥料行业的发展也要同民生民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特别是今年我国肥料行业面对如此复杂的环境,如何走出低谷还要依靠科技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