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14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推开上市融资那扇虚掩的门
——为农资企业引来资本源头活水
本报记者 刘学胜 张高科

     2007年11月,中化化肥向大股东配发新股,集资50亿港元;2008年,在金融风暴横扫全球的情况下,永业国际登陆纳斯达克OTC市场,融资近3000万美元;2009年9月,安徽六国化工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12亿元;2010年4月,湖北宜化定向增发募资25亿……

  动辄上亿,甚至几十亿,规模型企业要想实现如此大量的积累,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但是,在资本市场却可以通过一次增发而轻松实现,一旦成功上市,企业将获得一个成本最低的融资渠道。目前企业融资主要有企业积累、银行贷款和上市三种方式。对于利润率偏低的农资行业,单靠自身积累获得充足的发展资金,其时间非常漫长;银行贷款不仅数额有限,还需要承担利息;而上市融资则具有成本低、见效快的优势。这就是资本市场的魅力所在。因此,传统的融资手段已大大落后,融资手段需要从“小米加步枪”向“现代导弹”转变,资本力量已经开始超越传统运作方式,成为推进中国农资产业现代化进程的动力引擎。

  但在主板市场,农药化肥领域的上市企业只有31家,而生物制药、机械、有色金属等行业的上市企业分别有128家、97家、52家,无论从整个行业的容量还是行业的规模型企业数量上看,农资行业的上市企业都偏少。当前,国内的许多农资企业家已经认识到,必须将现代金融产品与传统商业模式相融合,才能加速企业的发展,从而带动整个产业的升级换代。对此,东海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赵献兵认为,上市其实只是一扇虚掩的门,每个企业都有机会通过上市而进行融资。随着创业板的开通,我国资本市场正面临一个大发展时期,目前是发展资本市场难得的历史机遇,这也为农资企业上市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

  靠“创意”登陆资本市场

  纵观上市的农资企业,大多都是大型国有生产企业,给行业带来一个假象——好像只有生产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才有上市的可能。赵献兵告诉记者,随着2009年10月创业板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开通,凭一个好的创意就能登录资本市场已经不再只是纳斯达克创造的神话,在中国也变成了可能。

  农资行业经过多年发展,出现了一大批具有良好成长性的企业,但是由于资金的制约而难以实现突破性的发展。登陆资本平台对这些企业来说,有了资金注入后,犹如禾苗久旱逢甘霖,能激发出难以想象的发展潜力。永业国际凭着“生命素”产品和全新的营销模式,登陆纳斯达克OTC市场后(相当于中国的创业板),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融来了3000万美金,并在1年后成功登陆纳斯达克主板,企业发展速度不言而喻。

  赵献兵说,这样的神话在中国也会发生,并将越来越多。相对于主板市场较高的要求,创业板对企业规模指标的要求明显要低,证监会发审委审查时重在企业的成长性,为那些规模不是很大但成长性很好的企业提供了良好的资本平台。赵献兵还说,农药、化肥生产企业和农资流通企业在资本市场上有很大差别,在上市过程中,对于企业考察的重点也有所不同,但是成长性是共同的要求。

  对于化肥生产企业,能否上市考察的不是企业的性质,而是重点考察企业的生产成本。由于大化肥的生产工艺相对成熟,面对的市场也比较相似,所以企业的成长性主要体现在生产成本上。

  对于农药生产企业,成长性体现在不断推出创新型产品的能力。农药品种繁多,更新换代比较快,所以企业开发新产品的能力最能吸引投资者的注意,在技术创新方面有独特优势的农药企业就有可能早日步入资本市场。

  而对于农资流通企业,成长性体现在企业的经营模式上。从目前看,国内还没有真正意义的农资流通企业上市,只有一些农药和化肥的生产企业上市之后延伸产业链,涉及到农资流通领域,不过规模都不是很大。可喜的是现在业内有很多优秀的农资企业都在积极探索通过连锁的模式谋求上市,并且有企业已经进入实质性的阶段,相信很快就有真正意义的农资流通企业成功上市的。

  此外,近年来出现的大批新型肥料企业,如果有良好的成长性,同样有走向资本市场的可能。这些企业的产品亦药亦肥,由于单个品种的市场容量非常有限,所以可以通过不断开发新产品来保持企业的成长性,向精细化的方向发展,同样可以吸引诸多投资者的注意。

  大券商将为企业带来更高的成功率

  上市会牵涉到很多专业方面的问题,因为其专业性而让一些企业望而却步,不知该如何下手。有着良好管理体系和发展潜力的企业,如果想上市,而自己又不了解上市的流程怎么办?“找保荐人就可以了。”赵献兵告诉记者,“一般综合型的券商都有这样的业务,我们东海证券就有过很多成功的经验。”

  选择是双向的,上市对于企业和券商来说是一个共赢的过程,二者会各取所需。“对于企业来说,都喜欢找一些大的券商,因为他们的经验和资源都比较多,运作的成功率就高,而大的券商也喜欢选择大企业,运作的成功对他们来说就意味着较高的回报。选定了保荐人之后,他们就会帮助企业进行策划,进行股权改革、管理模式改变等,向企业辅导相关的证券知识,让企业从对证券一无所知成长到能熟练应对资本市场。”对于业内企业对证券专业知识的顾虑,赵献兵如此解答。

 

  总裁圆桌论坛:打造资本界与农资界的高端对话平台

  第五届中国农资总裁圆桌论坛,由国内农资行业投融资的倡导者——中华合作时报社、中国农资传媒、中国农资流通协会、东海证券研究所共同举办,将汇集证券行业的精英到会,为行业进行解疑答惑,并有券商和基金经理到场对接企业。

  本次论坛将出现以下3个亮点:

  1.原证监会发审委人员解密农资企业审批内幕:证监会发审委的审批工作关系到企业上市的成败,那么对企业审核的时候会重点从哪些方面考察呢?一位曾经在证监会发审委工作过六年的嘉宾将会莅临现场进行讲解。

  2.资深证券人士解析上市流程:将有资深证券人士到会讲解上市的流程,对于企业的保荐人选择、券商选择、上市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

  3.投行和基金经理到会与企业对接:已上市、要上市的企业都要和投行及基金经理打交道,毕竟他们是公司股票发行的主要对象。尤其在企业进行IPO路演时,基金经理将对公司股票定价有着关键的影响力。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