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0年5月7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农膜知识


    小麦吸浆虫的发生与防治

  小麦吸浆虫属双翅目,瘿蚊科,是为害小麦的一种毁灭性害虫,以幼虫进入小麦颖壳,吸食正在灌浆的籽粒汁液,造成瘪粒、空壳。小麦受害后,一般减产10%~20%,严重者可达40%~50%甚至绝产失收。近年来,小麦吸浆虫呈加重发生趋势,对小麦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发生规律:小麦吸浆虫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入土至地表2~20厘米处结茧越夏、越冬,翌年3月上中旬开始破茧上升,4月上中旬小麦孕穗时,上升到土表层的幼虫开始化蛹,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成虫羽化,并选择已抽穗而未开花的麦穗产卵,5月上中旬小麦灌浆时卵孵化为幼虫,幼虫在小麦颖壳内生活15-20天老熟,并在籽粒内完成3个龄期的发育,小麦成熟时,老熟幼虫入土,完成一个世代。

  防治方法:小麦吸浆虫的防治,应贯彻“蛹期和成虫期防治并重,以蛹期防治为主”的原则。1.蛹期(小麦拔节期至孕穗期)防治:每亩3%辛硫磷颗粒剂2.5-3公斤,或者每亩用50%辛硫磷乳油250毫升(或80%敌敌畏乳油100毫升),对水2千克,拌细土(细沙土、细炉灰渣均可)25-30千克,顺麦垄均匀撒施,以杀死上升至地表的幼虫和蛹;施药后及时浇水或中耕,可提高防治效果,并兼治麦蚜、麦蜘蛛等害虫。2.成虫期(小麦灌浆期)防治:每亩用4.5%氯氰菊酯乳油40毫升,对水40千克喷施,可兼治麦蚜、粘虫和麦叶蜂。

(王玉堂)


  夏季喷施农药四注意 

  随着气温回升,即将进入夏季,高温季节在给作物施药时更需要注意方法,避免因为施药不当而造成损失,夏季施用农药主要有以下方面值得注意:

  一、温度过高时喷施。有的农户以为温度越高,喷施农药杀虫效果越好,其实不然。夏季正值高温强光时喷药,害虫大部分停止活动,躲于阴凉背光处,药剂不易喷施到位。而且在高温下农药挥发损失大,药性分解快,因此此时喷药药效反而降低,而且更容易导致操作人员中毒。

  二、露水未干时喷施。有的农户喜欢趁早晨凉爽时喷药,但早晨露水未干时喷药,一是害虫尚未出来活动,二是喷药后药剂被露水稀释会降低药效,杀虫效果也不太理想。

  三、药剂浓度过高。不少农户为图省事,在盛夏高温时喷药仍对水较少,药剂浓度过高,药液喷于作物叶面后,由于水分挥发快,易造成药害。

  四、不加防护喷药。有的农户夏季喷药为图凉快,喷药时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有时甚至“赤膊上阵”,极易导致中毒。

  针对以上问题,菜农夏季喷药,一是应当晴天上午8-10点(露水干后)、下午5-7点(日落前后),趁害虫活动旺盛时喷药;二是应当适当加大对水量,保证每亩药剂用量在45公斤左右;三是喷药时必须穿上防护服、佩带口罩,喷药后及时全身清洗,防止农药中毒。              

    (姚兰)


  全棚覆盖地膜不可取

  在棚室蔬菜生产中,许多菜农为了防御低温和保持土壤水分,用地膜将棚内地面几乎全部覆盖了起来,这样做显然是不可取的。棚覆盖地膜虽然有它有利的一面,极大地降低了空气湿度,减少了病害发生的机会,但这样做也有缺陷。主要有以下两方面表现:

  一、阻碍了空气与土壤的气体交换。全棚覆盖地膜后,氧气进入土壤和二氧化碳散出土壤受阻,导致土壤内二氧化碳积累、氧气缺乏,蔬菜根系呼吸强度下降,蔬菜生长受到影响。

  二、全棚覆盖地膜使土壤有害气体增加,导致伤根。地膜全棚覆盖由于土壤氧气含量的降低,土壤微生物进行厌氧呼吸或对硝态氮肥进行反硝化作用,产生还原性气体,如一氧化氮、氧化氮等,严重影响蔬菜根系的正常生长。

  因此,要尽量避免在种植行内覆盖地膜,同时也可在操作行内撒施稻壳、秸秆或玉米秸等作物秸秆。一方面直接阻止了土壤中的水分蒸发,另一方面作物秸秆还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并且这些作物秸秆在腐烂的过程中还能释放出热量和二氧化碳,提高棚内温度和蔬菜的光合作用。                

(薛玉华)


  “土法”配农药

  一、虫尸制剂,以虫治虫。搜集菜园中的菜青虫、地老虎等害虫,将其捣烂成浆,100克虫体加水50克,浸泡1天后,滤出残体,再加50公斤水,并加少量洗衣粉和甘油,搅拌均匀。喷洒在受同类害虫危害的蔬菜上,因气味忌避,害虫拒食,防治率可达50%。

  二、树叶杀虫,简单易行。将新鲜夹竹桃叶或臭椿叶1公斤捣烂,加等量水浸泡1天,过滤去渣后,加水50公斤喷雾,可防治菜青虫、蚜虫等。

  三、葱、蒜、辣椒,杀虫效果明显。取葱、蒜、辣椒各50克,混合捣烂,用纱布包好,放入15公斤水中浸泡24小时,用浸泡液喷雾,可有效防治蚜虫、红蜘蛛。

  四、糖醋液诱杀害虫。用红糖0.5公斤、食醋1公斤、水10公斤,混合后搅拌,然后加适量杀虫剂,分数盆置于菜地中,可防治菜青虫等。

  五、草木灰。用10公斤草木灰加水50公斤,浸泡24小时后,取滤液喷洒,可防治蚜虫;葱、蒜、韭菜受种蝇、葱蝇危害,可每亩撒草木灰30—50公斤,既防蛆又增产,效果显著。

  六、高锰酸钾,兼治多病。用0.2%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0分钟后,用清水洗净,能杀灭种子携带的病原菌,减少后期病菌侵害。用高锰酸钾600—1000倍液喷雾,每隔5—6天喷1次,连喷2—3次,能有效防治瓜类白粉病及作物苗期猝倒病、根腐病等。                                 

(王元)


     改进农药包装应更贴近实际

  眼下,农作物已经进入防虫治病的重要季节,农药使用量大增。但笔者在和农民接触时,也经常听到一些农民朋友反映,他们在使用农药过程中有两个问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一是在喷洒农药时与农药直接接触的问题,二是在配药时的农药计量问题。

  近些年来,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普及应用以及各类农药的推广,有关农药包装的改进工作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农药科研部门与生产厂家也为改进农药包装做了不少工作,换袋的、换瓶的,但多在外观美观上做文章,虽然费了很大力气,却效果不好,仍然不能让农民满意。企业不妨考虑拿笔者前面所提到的两个问题,作为今后一段时间改进农药包装的关注重点。

  据有关资料介绍,采用一种水溶性气密塑料包装袋,把农药制剂制成定量小包装,最好是一袋能溶一喷雾器桶,使用时只需要把一定计量的药包浸入足量的水中,包装袋即可自行溶解,药剂便可均匀地分散在水中,此法完全可以解决操作人员与农药直接接触的问题。另外有报道称,在国外有一种具有内置式计量器的农药包装瓶,使用时只要用手挤压,药液便可通过一支导管上升并进入计量器具中,待达到所需的药量后,可打开计量器盖把药剂直接倒入水中。在药剂从药瓶进入喷雾器过程中,既可以做到精确计量,又可使操作人员双手避免与农药接触,一举两得。

  改进农药包装也应换思路。看看国外有的好经验,我们能否借鉴;国内已经有的好方法,能否更广泛地推广开来,我们期待着农药包装能够更实用、更方便。

  (汪平)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