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极端天气增多,对于土地、粮食和农民来说,都经受着考验。然而,与缓慢回暖的寒冷天气正相反,“中科虹”牌“增铵”系列产品却出现热销的局面。日前,记者采访了沈阳中科新型肥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研究员卢宗云,就大家关注的产品热点问题进行了解答。
《中国农资》记者:卢总您好!目前市场对沈阳中科公司生产的“中科虹”牌“增铵一号”产品十分关注,您能否介绍一下“增铵一号”产品?
卢宗云:“中科虹”牌“增铵一号”是沈阳中科新型肥料有限公司生产的氮肥长效增效剂。简单地说,“增铵一号”就是农民自配长效缓释肥的添加剂。该产品采用中科院生态所的专利技术,不仅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20%,更可以使肥效期延长到120天以上。此项技术在2007年曾经获得了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在2008年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是一种居于国际领先地位的好产品。
《中国农资》记者:“增铵一号”的作用机理是什么?
卢宗云: “增铵一号”通过脲酶抑制剂抑制土壤脲酶活性,使尿素水解形成铵态氮的高峰期由3-7天推迟至15-22天,降低土壤中氨的分压,减少铵态氮的挥发损失,与作物需肥高峰期吻合。同时,利用硝化抑制剂对土壤亚硝化细菌的抑制作用,延长铵态氮在土壤中的存留时间,使其缓慢稳定的转为硝态氮,从而减少硝态氮的淋失。此外,其中所含有的磷活化剂,在提高磷肥当季利用率的同时,还可以活化土壤中的闭蓄态磷。
《中国农资》记者:那么“增铵一号”都有哪些优点?
卢宗云:用老百姓的话讲,它有四大卖点:国标质量--用着放心!成本低廉——配肥首选!测土数据——针对性强!长效高效——种地不误打工,减投不误增收!“增铵一号”与化肥混匀一起施用,可以实现一次性基施免追肥,肥效期在80-120天之内可以得到调节控制,并提高氮肥利用率10-15个百分点。在等氮量施肥的前提下,“增铵一号”可使作物平均增产10%以上。在同等产量情况下,使用“增铵一号”与不用“增铵一号”的常规施肥相比,平均可节肥20%左右。
“增铵一号”还可以增强根系发育,提高抗寒、抗(旱)涝及抗病能力,并促使作物生长和早熟,蔬菜可以提前下果,延长采摘期。对于玉米来说,则可以实现一次施肥活秆成熟。最关键的是,每亩用量仅使用0.8公斤,就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中国农资》记者:我听说“增铵一号”还有一个常被老百姓提及的优点,就是农民可以自己配制长效缓释肥料?
卢宗云:是的!农民可根据农技推广中心提供的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在使用尿素、二铵、钾肥这些“老三样”产品时,只需要在拌肥时,加上一袋“增铵”系列产品,就可以自行配制自家专用的长效缓释配方肥,仅需增加十几元钱的投入,就可以达到市场上长效缓释肥的效果,而成本则要低得多。
“增铵一号”的诞生,不仅降低了农民种地的成本,减少了农业污染、降低农产品亚酸盐含量,而且增产增收,仅一次性免追肥,就给农民降低用工成本50-100元,使农民种地不耽误打工,减少投入却不耽误增收。
《中国农资》记者:沈阳中科公司研发这个产品的初衷是什么呢?
卢宗云:近些年来,肥料销售市场趋于同质化,产品竞争力下降,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很多经销商都在寻求差异化经营的好产品。缓控释肥、脲醛肥成为市场的新卖点,但是由于价格昂贵,长效增产效果不明显,很难让农民接受。而尿素、二铵、钾肥这样的“老三样”产品,因其质优价廉而被农民钟情。为了充分发挥这些产品的肥效,开发适合中国市场的产品,沈阳中科在沈阳生态所的带领下,研发了这个成本低、效果好、农民能接受的添加剂系列产品。
近些年来,我国化肥产能不断增加,寻求产品创新和营销模式的创新成为化肥经销商实现差异化经营的突破口。“增铵一号”的出现,给企业的组合销售、配方销售、技术营销找到了结合点和市场切入点,让不挣钱的产品成为赚钱的产品。“增铵”系列产品定位于高档缓控释肥市场,以施用尿素、二铵及钾肥的农民为目标人群,通过与尿素简单的混拌,配制成适合农民自家地块土壤肥力的长效免追肥,做到了水稻、玉米、冬小麦等大田作物一次性施肥减投20%肥料不减产,等量施肥必增产的效果,必将逐渐成为农民施肥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