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7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一个稳健的行业需要法律保驾护航
——访《中国农资(肥料)法律知识1000问》编者李宝星
本报首席记者 阴剑锋

  李宝星,生于1967年,山东陵县人,在职法律硕士研究生,现任中国农资传媒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历任山东绿源集团副总经理、白银绿源磷复肥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经理。曾获“甘肃省第六届优秀青年企业家”荣誉称号。  

  确切一点说,这是一部关于“三农”问题的常识性法律读本,然而,正是这些基本常识的缺失,使得“三农”成为“三农问题”,更使得一部分本该更关注“三农”的人由于无知而冷漠得合情合理。其实,我们更愿意看到的是,编著者将一些基本常识、条款分门别类加以梳理成册的最后结果,是那些正在日渐丢失了“常识”的“三农”们。终于勇于拿起法律的武器,为自己,也为他人。

  ——清华大学职业经理训练中心主任、教授 骆建彬

  李宝星运用丰富的法律知识,结合多年的农资销售实战经验,把农资经营应知应会的法律知识编辑成册,将对推动农资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 孔祥智

  农资(肥料)是粮食的“粮食”。要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首先要确保农资的安全供应,而要做到这一点,广大农资生产经营者和农民朋友就有必要学习和掌握农资法律知识,努力做到依法生产经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这本书正好满足了“农资人”的现实需要。

  ——人民日报高级记者、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常务理事 蒋建科

 

  在中国市场经济日益成熟的浪潮中,一个完善健康的法制环境愈发显得重要。中国农资行业经过几十年的探索成长,许多内在外在矛盾也日益明显,行业法制化成为业内关注的共同话题。

  日前,法律专家、中国农资传媒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李宝星的新书《中国农资(肥料)法律知识1000问》正式出版,这本“农资行业第一本法律读本”受到业界广泛关注。记者就新书出版与农资行业的法制化建设等话题专访了李宝星。

  

  《中国农资》记者:作为一个在农资行业奋斗多年的老农资,您为什么会关注农资行业的法制化问题,而且把法律作为自己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李宝星:我从事农资事业十多年了,对这个行业也怀有深厚的感情,我希望能为行业多做一点事情。我于1995年取得律师资格,在法律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也奠定了一定的法律基础。作为农资人,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利用自己的专长能为行业多做一些事,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我希望自己的知识能为行业创造一点价值。

  

  《中国农资》记者:当前的农资行业法制现状如何,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法制环境?

  李宝星:中国农资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大发展,已经蓬勃崛起。在这一进程中,法制化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话题。我们必须承认,行业成长过程中各方面的问题也暴露出来,从生产到流通,从流通到消费,产品质量、产销合作、终端服务许多环节上都经常有矛盾凸现,假冒伪劣、诚信缺失、坑农害农等事件屡有发生,农资行业的法制化现状需要进一步改善。

  农资行业的稳健发展需要法律保驾护航,需要全行业、需要全社会共同营造一个健康的法制环境。在公平竞争、诚实守信、依法经营的良好法制环境下,农资行业的“天才会更蓝,水才会更清”,促进行业大发展,让农民得实惠。

  

  《中国农资》记者:您这本新书平实厚重,填补了农资行业法律层面的空白,您想通过这本书告诉行业一些什么?

  李宝星: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宣传普及农资法律知识的一个载体,能为行业在法律方面规范市场运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增强中国农资人的法律意识,提高农资人的法律素养,使广大农资经营者能够做到依法经营,不仅可以推动中国农资市场沿着法制化轨道健康发展,而且能够使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在农资行业发扬光大。

  总体来讲,我想通过这本书表达三个方面核心观点:第一,让农资人学会保护自己,知道如何防范自身权利不受侵害;第二,让农资人学会守住底线,知道什么情况下不会侵犯他人的权利;第三,让农资人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知道当侵权发生时如何更好地化解法律风险。

  只有正确认识法律的作用,并能学法、知法、用法,才能在农资生产经营中共建和谐大环境。

  

  《中国农资》记者:这是一本农资法律读本,涉及两个很专业的行业,您如何将两个行业有机融合?

  李宝星:任何行业都需要法律的支持和规范,农资行业也一样需要。这本书既要贯穿法制精神,也要体现农资特点。在全书结构上,我尽量做到板块清晰,内容实用,农资行业的具体法律条文突出阐述,从而保证这本书成为行业农资行业一本通俗易懂的法律读物。

  

  《中国农资》记者:在这本书中,主要包含哪些方面的主要内容?

  李宝星:作为第一本农资(肥料)法律读物,我希望涵盖的内容尽量全面。这本书主要涵盖了八个方面:农资(肥料)基本知识;农资(肥料)经营常识;农资(肥料)证件办理;农资(肥料)政策优惠;农资(肥料)市场监管;农资(肥料)合同协议;农资(肥料)经营风险;农资(肥料)依法维权。

  

  《中国农资》记者:有专家评论您的这本新书将成为农资行业法制化进程中的重要推动力,许多农资人将因此受益,您如何评价这本书?

  李宝星:这是一本得到了多方领导指导和帮助、许多朋友有力支持的书,这本书寄托了大家的共同期望。同时,为增加本书的实用性,参照吸收了有关专家的论著,引用了部分作者的作品。希望在中国农资行业法制化进程中,这本书能够做出积极的贡献。我想,农资行业发展道路漫长,让法治精神和法治理念成为行业成长的坚强后盾,能为农资经营企业及其业务人员学习农资法律知识,掌握农资经营技能,避免或及时化解生产经营中的法律风险提供一点参考和帮助,作为一名农资人感到莫大的荣幸。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