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0年4月23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八面来风


    国际食品法典农药残留委员会第42届年会在西安召开:

  审议279项农药残留限量标准

  本报讯 4月19日,国际食品法典农药残留委员会(CCPR)第42届年会在陕西西安开幕,来自73个成员国、1个成员组织和10个国际组织的242位代表重点审议279项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讨论农药残留风险分析原则、小作物和特殊作物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评估导则、法典农药评估优先列表等多个议题,会议成果将对推进国际农产品和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农业部总经济师张玉香在会上表示,中国政府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着力推进农产品和食品安全管理的法治化、规范化、科学化,目前食品安全的法规体系逐步完善、管理机构进一步健全、监管力度持续加大、标准体系建设全面展开,农业标准化生产步伐不断加快。

  张玉香说,中国作为国际食品法典农药残留委员会主席国,将继续努力,在促进全球农业健康发展,维护公众健康等方面做出贡献。一是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交流与合作,分享各国在食品安全管理领域的成功经验,加强法规建设、管理政策和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的信息交流;二是加强食品风险分析的交流与合作,开展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培训,提高各国食品安全管理技术水平;三是加强农药管理的交流与合作,分享各国在农药管理法规政策、残留标准、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实现农药残留标准制定技术的互接互补,增强农药登记资料的协调互认,提高各国农药安全管理的能力。

  据悉,CCPR是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主要的专业委员会之一,在推进各国农药残留标准建设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力,是农药残留管理领域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本届年会是我国担任CCPR主席国以来主办的第4次会议。


  新农化工一科研项目获国家资助418万元

  本报讯 日前,由浙江新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的“毒死蜱清洁生产与废水低排放技术开发”科研项目列入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获得国家财政补助418万元。

  据了解, 目前国内生产毒死蜱的农药生产企业有340多家。但现行的生产技术中存在的环保处理压力很大,生产1吨毒死蜱将产生8.6吨含高浓度无机盐和有机物的废水和0.12-0.17吨难治理的硫磺渣固体废弃物。

  浙江新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开发的毒死蜱清洁生产与废水低排放成套技术,在合成方法、生产工艺以及资源回收再利用方面进行关键技术的集成和创新开发,强化三废的源头控制和有效成分的资源化利用。项目完成后,可解决该类农药生产的减排降耗关键共性技术,对我国实施高毒农药替代战略、调整农药产品结构将发挥重要作用。


      升华拜克三大产业化项目通过验收

  本报讯 日前,浙江升华拜克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的延胡索酸泰妙菌素、3,6-二氯水杨酸,及其所属企业拜克开普承担的双甘膦等3个国家级火炬计划产业化项目同时通过专家验收。

  升华拜克自成功开发延胡索酸泰妙菌素以来,在菌种及发酵工艺方面进行了优化,改进提取工艺及设备,创新合成技术,使发酵效价和反应收率大幅提高。如萃取溶剂系统改进之后,溶剂损失比原来减少了50%左右,产品收率提高了大约10%。

  3,6-二氯水杨酸项目于去年底形成规模化生产。该产品是制备农药的重要有机中间体,用它可以制造高效、低毒的旱地除草剂麦草畏。该公司将其列为攻坚课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成为国内首家实现规模化生产3,6-二氯水杨酸的企业。

  拜克开普“一锅法”合成技术生产双甘膦给验收组的专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去年,该公司对双甘膦生产工艺路线做了较大调整,将原来多种原料多个反应过程变成一步反应,大大简化了生产工艺路线,设备投资省,操作更加简单,并且在生产条件控制与母液套用上进行了创新,使生产周期大幅缩短,产品制造成本也得到了有效控制。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