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农资流通协会的业务主管单位和社团登记管理机关分别为贵州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贵州省民政厅。协会英文名称为“Guizhou Agricultural Means of Production Association(缩写GZAMPCA)”。该协会是由贵州省农业生产资料有关的流通企业、生产企业、事业单位、科研部门及有关的社会团体、新闻单位以及个人自愿结合组成,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非盈利性的全省性农资流通行业的专业性社会团体组织。
其中,协会的业务范围主要是开展农资市场调研,收集整理市场信息,为会员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向政府反映全省农资经营情况和市场动态;开展农资流通领域的行业自律;反映会员的愿望和要求,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推动农资连锁经营的发展、促进和拖动农资流通企业改革,向社会推荐农资流通企业的优秀单位和先进经验;推广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经营业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和先进科研成果;组织、开展专业培训等各类有益于本行业活动;承担政府和有关部门委托的其他服务等。
近日,贵州省农资流通协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成立大会在贵阳胜利召开。记者就贵州省农资流通协会成立的主要目的和宗旨、开展了哪些工作等问题,采访了贵州省农资公司总经理、贵州省农资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何旅。
市场主体和政府应加强互动
《中国农资》记者:结合贵州省农资市场的情况,您怎样看待目前农资流通领域发展所存在的优势和弊端呢?
何旅:近年来,各级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对以农资和农产品为中心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国务院关于深化化肥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出台以来,不同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农资流通企业悄然涌现,农资流通行业呈现出巨大的生机和活力,具体表现为:流通渠道不断拓宽优化,经营方式不断创新,服务内容不断丰富,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加盟经营等新型经营业态进入农资流通领域,经营模式逐渐多元化。特别是国发(2009)31号文件的出台,行业的成长能力更是得到了充分释放,一大批农资流通企业和经营者的诚信经营、踏实服务为行业赢得了声誉。
然而,在行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在行业内还存在一些不良的经营行为,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直接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和消费者利益,影响农资市场和行业的健康发展。
贵州省是典型的山区农业省,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相对滞后。因此,要解决当前贵州省乃至全国农资行业健康发展的问题,依靠政府完善市场法律法规,加强市场监管是首要的,但仅依靠政府的单项行为,仍然不能解决行业发展活力和壮大的问题,我认为市场主体的自律和政府管理之间的互动必不可少。
协会力促行业健康发展
《中国农资》记者:贵州省农资流通协会成立的主要目的和宗旨是什么?今后能发挥的具体作用有哪些?
何旅:成立贵州省农资流通协会的目的,就是要发挥其行业引导、自律和准入管理的积极作用,推动统一的市场规则形成、维护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和行业成员的竞争力提升,更好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因此,我们把贵州省农资流通协会的宗旨确定为: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充分发挥服务、协调、自律、维权的功能,坚持为“三农”服务、为会员服务、为农资行业服务。
通过行业协会,可以在引导、加强行业自律上推动企业自觉遵守市场法律法规和政策,尊重历史形成的市场交易规则,规范在法律制度范围内的企业之间良性互动关系。同时,行业协会组织还可以在政府和企业之间发挥纽带、桥梁作用,反映企业的诉求,引导企业执行法律、贯彻政府政策,推动企业自律与政府监督之间良性互动。
因此,成立贵州省农资流通协会,是我省农资行业健康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促进和形成我省统一、规范、公平、有序的农资市场体系的要求,对完善我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协会成立落实具体工作
《中国农资》记者:请介绍一下贵州省农资流通协会已经开展了哪些工作?其会员发展情况如何?
何旅:近年来,在供销社系统内,一些由县供销社、农资公司联合不同所有制的经营企业和经营者相继发起成立了地区级范围或县级范围内的农资流通协会。这些协会的成立,在协调政府相关部门,反映行业诉求,维护企业和经营业主合法权益,推动市场主体加强自律,维护公平竞争秩序,推动服务水平提升等工作上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使行业内广大经营企业和经营业主更进一步认识到在当前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大形势下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要求成立全省范围内的农资行业协会的呼声日渐强烈。
贵州省农资流通协会起草了协会章程(草案),并经会员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对协会会员具有约束力。目前,协会首批定向发展会员86家,其中,单位会员56家,个人会员30名,今后将按《章程》规定,本着开放办协会的原则,继续发展和壮大会员队伍。同时,组织起草了《贵州省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会员会费管理办法》,以健全规章制度,实现规范管理,维护会员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