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春耕时节的化肥市场应是活跃和高涨的,但今年春耕时节的化肥市场却持续下跌,成交清淡。其中尿素价格已经由高峰时的1850元/吨,降到了1550元/吨左右,有些地区甚至出现1520元/吨。本应是春耕旺季的化肥市场,为何变得如此萧条,这种市场状况还会持续多久?笔者结合近期的市场调研、往年的销售经验等认为造成今年化肥市场低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供大于求。随着国家对化肥行业的扶植和鼓励,我国化肥产能增长较快。去年化肥市场的不景气,没有遏制化肥产能的快速增长,各地的化肥企业借地方政府搞经济建设和化肥生产厂区外迁之力,新建、扩建化肥产能达1000余万吨。从整个2009年来看,我国化肥产能达到了6400余万吨,富裕1000余万吨。同时,随着全国各地耕地流失的严重,如:很多新建的企业采用以租代征的形式占用耕地面积,造成用肥的耕地实际面积已经急剧下降,供大于求的矛盾越来突出。
二、气候因素。今年区别于往年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气候的影响。西南地区严重的干旱,据农业部农情调查,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四省区农作物因旱灾面积4000多万亩,其中成灾2500多万吨,绝收1000多万亩。受灾作物主要为小麦、油菜、甘蔗、蔬菜等。旱灾给重旱区夏粮生产造成了损失。旱情同样也直接影响了西南地区化肥市场的正常启动和消费量,市场用肥大面积减少(近1亿亩的耕地),西南地区的化肥企业不得不把产品销往内地,使得内部地区化肥量大增。东北地区多年未遇的低温、冰冻和大雪天气,使的东北春耕化肥市场一再推迟。东北农民不购肥,基层经销商走不动手中的存货,整个化肥市场也就转动不起来。
三、国际市场影响。从国际市场看,继黑海尿素价格下滑后,上周波罗的海价格也随之下滑,主要需求国巴西目前国内供应充足,基本不需要从国际市场采购,印度、巴基斯坦、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需求也不旺,导致国际尿素市场价格下滑。目前,中国保税区尿素报价在310美元左右,但有价无市。国际化肥市场行情的不利,导致了国内市场的悲观情绪,进而影响了各方信心。
四、老百姓购肥习惯的改变。通过近一段时间对农资市场、农民用肥状况的市场调研,了解到现在农民购买化肥越来越理性、越来越有经验。黑龙江省鸡西市一农民告诉笔者,他认为化肥价格会在种地用肥的时候降下来。如去年急涨急跌的化肥市场,使得他每亩地投入增加了40元钱。当地很多的农民朋友普遍都有这种想法。购肥经验的提高,造成了基层化肥市场的不流通,这也是化肥市场低迷的一个主要原因。
五、出口受阻。目前我国实行的是旺季110%的高关税政策,这使得国内尿素无法出口,从而使得国内供求进一步失衡,据了解,目前很多厂家的仓库已经胀库而经销商也有一定库存量,加之尿素价格的进一步下滑,使得经销商信心进一步丧失,对后市更是进一步看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