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0年4月16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不要浮尘遮望眼

舒吉

    上周六休息在家,总感觉呼吸中有灰尘的味道,以为是修路引起的,没有太在意。晚上打开电脑上网浏览,才知是一场席卷中国大范围的沙尘暴:全国16个省份约3亿人遭受这次沙尘天气的侵扰,覆盖范围约300万平方千米。报道说这次沙尘天气可能会跨过长江去扰民,可以想象,北方的天空一定是“金灿灿”的,人们呼吸的空气和他们的心情也都一定是“沉甸甸”的!

  周日清晨,我骑上自行车,在匆匆赶往公司值班的路上,举目所及,尽是浮尘遮望眼:太阳的光芒费劲地穿透浮尘后显得那么苍白,路边的高楼笼罩在灰黄的浮尘中,道旁树木刚刚抽出的新叶也铺上一层厚厚的灰尘。不能想象数千里之遥的戈壁荒漠中的沙粒竟然伴随和煦的春风“吹黄”了我们合肥的大街小巷。

  为适应到处是建了又拆,拆了又建的城市扩展环境,为过滤一些大兴土木中产生的可吸入颗粒物,我已习惯于戴上口罩行路,但今天的呼吸总感觉格外吃力,只好一次次将口罩从鼻尖拉下又盖上。不能想象路边靠叶子来呼吸的草木,“鼻子”就这样长时间被灰尘蒙住是如何挺过来的。

  联想到最近西南省区遭受旱灾肆虐的图片:大片龟裂的土地,排成长龙取水的居民,干枯致死的农作物……仍在不断加重的旱情炙烤着西南大地,炙烤着我们数千万西南同胞的肉体,更炙烤着所有中国人的心灵。

  诸如此类的灾害性“自然现象”在媒体报道中已是屡见不鲜,由不得我们不去思考一个沉重而又现实的话题:天灾?人祸?抑或是天灾加人祸?

  人类依靠自然才能生存和发展,这就决定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在原始社会,人依附于自然,处于“天人合一”的原始和谐状态;但随着生产力水平提高和人类欲望之壑的深不见底,“人定胜天”的狂热思想驱使我们“征服自然”,毫无节制地向大自然索取、掠夺。就这样,我们的贪婪对大自然造成了破坏性的人祸,而我们也不可避免地招致了大自然的天灾。

  科学发展观告诉我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可持续发展最核心的内容。现在,我们应追求“人天和谐”的境界,要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要质疑“人定胜天”的思想,要在反思资源过度利用、生态破坏造成恶果之后如何在思想上来一次否定之否定的升华;要求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遵循自然规律办事,新区的建议中应考虑环境设施的同步建设和有效运行,现有的生产装置要全力消除跑、冒、滴、漏,最大限度降低生产中的物耗、能耗。努力培养简朴的工作生活习惯:节约一滴水、节省一度电、节约一张纸,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期望天蓝水更清,不要浮尘遮望眼。

  穿梭在拥挤而杂乱的车流中,吞吐着难闻的汽车尾气和城市大建设的浮尘,值得欣慰的是自己能坚持每天骑两个小时自行车上下班,毕竟为环保做了点什么,但这远远不够……

  (作者为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员工)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