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底,农业部组织了肥料管理与科研推广考察团,对英国肥料管理、生产、施用以及肥料科研、推广情况进行了考察。通过对英国肥料管理与科研推广情况的考察,分析了英国肥料生产和施用、肥料政策和管理、肥料科研与推广的现状,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我国肥料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为进一步提高我国肥料管理水平,更有效地进行肥料推广提供了依据。
肥料生产和施用
生产:英国农业是以畜牧业为主体,种植业和渔业相配合的混合型农业。全国只有一家大型肥料生产企业,产品主要有硝酸铵和以其为原料的复混肥料,年产量200万吨左右。目前该企业在英国有3个生产基地,由于能源紧缺和施肥量的逐年下降,预计明年将缩减到2个。为了节约能源,英国没有设立尿素生产企业。英国的肥料基本上不出口,1/3的用肥依赖进口,但全国只有一家从事化肥进口业务的公司,年进口量约140万吨左右(实物量),氮肥产品包括硝酸铵和少量的尿素,磷肥产品全部靠进口。此外,英国还有80家小企业从事复混肥等其它肥料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等业务。
施用:英国现有耕地1150万公顷,其中牧场570万公顷。主要种植作物有冬小麦、冬大麦、马铃薯、油菜和甜菜。肥料平均用量约240公斤/公顷,每年一季。由于英国政府和民间日益重视环境保护和农产品安全,近十年来肥料用量在逐年下降,2006年仅430万吨左右(纯量,下同),其中氮肥100.3万吨,磷肥23.5万吨,钾肥32.5万吨,与十年前相比减少了近30%。
为指导农民合理施肥,环境、食品和乡村事务部出版了《推荐施肥手册》,农民可以购买也可以从该部的网站上免费下载。英国政府要求每个农户要有一本《推荐施肥手册》或同类书籍,用于指导施肥。在普通耕作区,政府不强制农民按手册上的推荐施肥量施肥,但在氮肥风险区则要求农民必须按推荐施肥量施肥,而且还对施肥时期和有机肥的最大用量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所谓氮肥风险区是英国政府在欧盟肥料条约的框架下,为保护环境,防止过量施肥造成地下水中硝酸盐超标而划定的区域。目前,英国政府已将全国52%的耕地划为氮肥风险区,预计2010年将达到100%。)
肥料政策与管理
作为欧盟成员国,英国的肥料政策除了遵循欧盟的有关肥料法规外,还制定了本国的肥料条例。欧盟肥料法规的管理范畴只包括了无机肥料,而英国的肥料条例将有机肥料、园艺用肥、农用石灰等产品也纳入了管理范畴。
英国的肥料管理不设登记或许可制度,但国内外任何肥料产品想进入欧盟市场,必须首先向欧盟的肥料管理委员会提出申请。肥料管理委员会对申请主体没有任何限制,委员会主要在技术、标准等方面进行严格审查,其中包括必要的田间验证试验,这个过程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但是,在获得欧盟的许可后,肥料产品就可以在欧盟的所有国家进行生产和销售。
英国政府通过肥料标识对肥料实施管理,标识上所标注的养分必须达到相应的标准要求并与所包装产品的真实含量一致。质量监控等标准由英国环境、食品和乡村事务部统一制订和宣贯,具体监管工作由地方政府雇佣的贸易官员来执行。
肥料科研与推广
肥料科研:英国在肥料施用方面开展了长期而大量的研究工作,为科学施肥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英国单位面积产量高于同期欧洲单产水平,肥料施用量的减少主要得益于科学施肥。
沃里克大学园艺所在与肥料有关的土壤质量、环境问题、有机肥料以及高效利用养分的作物品种选育等方面做了大量而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在肥料利用模拟模型的构建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上世纪70年代就开展了氮肥利用模拟的研究工作,90年代又开展了磷肥、钾肥利用的模拟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2002年园艺所组织英、法、德、意、西班牙、荷兰等6个国家的科研人员开始养分综合利用模拟的合作研究,共投入科研经费2300万英镑。经过6年的时间,构建了较好的肥料综合利用模拟模型,初步形成了在不同生态区、不同土壤类型上的施肥方案。此外,他们根据作物根系吸收磷肥的特性,将磷肥定点施在作物根系吸收区,在减少磷肥用量50%的情况下,保证作物不减产,大大提高了磷肥的利用率。
英国洛桑试验站的肥料长期定位试验开始于1843年。期间,洛桑试验站的科研人员不断发现新的问题,探索改进试验方法,为政府制订政策法规和指导农民科学施肥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和依据。如氮肥综合预算研究,提出不同作物的施氮适宜时期,并且在做氮肥施肥预算时不仅要考虑土壤氮素水平,而且还要考虑其它的氮源,如大气沉降、降雨、灌溉水、有机肥、土壤的矿化及作物残体中的氮素。
肥料技术推广: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的缺粮情况严重,政府把近80%的土地用于农业生产,为有效地指导农业生产,英国政府建立了全国农业咨询局,后改组为英国农渔食品部农业发展咨询局,向农民和农场主提供农业生产、科学技术和农业教育方面的免费咨询。在地方则按郡和城镇设置咨询推广机构,从而形成了上下一体的农业咨询推广体系。但在撒切尔夫人担任英国首相期间,提出农民从事农业属于商业活动,是以营利为目的,向他们提供技术咨询应该收费。为此,撒切尔夫人对英国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进行了改革,将其全部私有化。
近年来,在肥料技术推广应用方面,私人推广机构发展很快。这些私人推广机构主要通过收取会费或服务费来维持正常的运转。环境食品和乡村事务部只是作为倡导者,负责组织制定施肥指导资料,建立肥料安全网络,开展农户调查,支持肥料行业协会起草技术标准,举办技术培训提高推广人员的服务水平。
启示与建议
肥料管理应突出安全有效、节能环保
在英国访问期间,考察团发现,环保、安全和节能意识深入人心,并且已落实到日常各个环节和工作中。与英国相比,中国政府面临两难的境地:一方面加大肥料投入,解决13亿人的吃饭问题;另一方面还要尽可能地减少肥料投入以缓解能源压力,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如何妥善地处理这一问题?英国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英国肥料用量的下降主要得益于科学施肥。以《推荐施肥手册》为例,该手册在指导农民对冬小麦施氮肥时,不提倡在秋季或冬季将氮肥作底肥施用,而在作物需肥期前施氮肥,防止冬季降水造成氮素淋失,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氮肥利用率。目前,英国春季施用氮肥的利用率高达63%,与我国30%的氮肥利用率形成鲜明对照。随着我国肥料立法工作的推进,对肥料生产、销售的管理将以安全、有效为目的并更加规范,但在指导和要求农民科学施肥方面还要下大力气才能达到环保、安全和节能的目的。
肥料科研应做到长期连续、严谨扎实
英国在开展肥料科研时能够针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研究内容和方法。他们立足长远、具有连续性的工作理念和制度设置,以及扎实、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大规模的资金投入,为解决实际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沃里克大学养分资源综合利用模型的初步设计,共投资2300万英镑,以过去30年和欧盟6个国家科技工作者的研究成果为基础。洛桑试验站的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百年来不断改进,每一次改进都是在参考前次试验结果的基础上调整设计,而不做全盘否定。这种连续性,让他们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更多的问题,提出更切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另外,英国在开展肥料科研时从长远考虑,不急于下结论,当时看似没用的东西,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技进步,可能会成为极具价值的研究资料。洛桑试验站收集了1843年以来的30多万个土壤样品,为现在和将来提供了不可再生的研究资源。不仅我国的肥料科研工作者要学习英国科研工作者的这种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政府部门在政策和制度设置上也应以此为借鉴,改进对科研工作者的管理制度、评价制度和激励制度,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和科研经费的严格管理。
科学施肥应考虑多方面因素
目前我国的测土配方施肥工作考虑的因素较少,在这方面,英国的做法给了我们很多启迪。《推荐施肥手册》在推荐施肥时考虑了降水、前茬作物、施用有机肥等多项因素。此次修订《推荐施肥手册》的原因之一是现有的谷物品种发生了变化,当氮肥用量达到250公斤/公顷纯氮时,老品种不再增产,新品种却继续增产。由于《推荐施肥手册》能够根据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科技进步不断修订,因此,更具有指导意义,指导效果也更加明显,农民也更愿意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