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时节,草长莺飞。在第十一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即将来临之际,“中国蔬菜之乡”——山东寿光处处春潮涌动,焕发出一派盎然的勃勃生机。“天地同寿,日月同光,菜生千古,流韵沧桑”。寿光的千年历史,因为一部农业文明巨著走在了中国乃至世界农业发展的前列,所拥有的自豪和荣耀为勤劳质朴的寿光人增添了挺直腰杆的充足资本。
“百利大地,丰盛农家”。勤奋、敬业的利丰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喊出了“打造中国一流复合肥企业”的嘹亮之声。站在农耕文明的潮头耐心寻味,利丰所一直秉承的“以人为本,科技创新”的管理思想和“做农民放心的事,造农民满意的肥”的经营理念正与寿光这片神奇的热土所传承的那穿越千年、不断向上、伸向今朝的农圣文化不谋而和。
驱车沿着潍坊“第一公路”潍高路向西北方向一直前行,当进入寿光境内的稻田镇工业园时,远远就能看见一座标有“百利丰盛复合肥”字样的黄色建筑——高达110米的复合肥造粒塔高耸入云。占地30万平方米的利丰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便坐落于此。“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如今,领航这艘巨轮劈浪斩荆、勇往直前的新舵主,则是刚刚上任仅一月有余,却已得到公司广大职工众口一词、广为认可的利丰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汪涛。
精细三年规划 锻造时代新利丰
1992年夏天,一位从上海建材学院学业有成、风尘仆仆的年轻人毕业后,便来到了山东省滕州市物资局所属的化工轻工公司从事化工试剂工作,负责当时鲁南化肥厂、齐鲁化肥厂的尿素、钾肥进出口贸易。也就是从那时起,汪涛便与化肥这个行业产生了不解之缘。2000年,进入享有声誉的行业领导者——美国美盛公司,再次实现了7年销售、3年采购工作的磨练与提升。“快40岁了,拥有丰富的工作历练、收获的清华大学EMBA文凭,加上现在利丰所提供的优异平台及大好机遇,为何不能利用这次契机学以致用呢?”当四十不惑的念头时常在脑中不断盘旋时,汪涛自己终于下定决心:“走进利丰,在寿光这片前景无限的农业发展沃土上,踏踏实实地创业一回!”
对于刚刚担任的利丰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一职,汪涛不止一次地向记者谦虚地重复道:“不应企业适应个人,而是个人尽快去适应企业,我喜欢在不同的岗位上接受不同的挑战,后期工作的有效开展仍需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他表示,利丰今后坚持不懈所走的道路必定是走服务、管理和人才之路,不断向下游延伸,向细节迈进,向知识靠拢,生产出令消费者满意、经销商盈利、农业丰收的精品复合肥。
有一种远见叫智慧,有一种谋略叫战术,有一种思想叫发展。立足于利丰未来发展的指挥台,汪涛注定要成为一位不折不扣的大忙人。但忙而不乱、繁而不错的工作效率让他在最短的时间内敲定出利丰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未来三年清晰的工作规划和发展思路:第一年,通过在内部进行扎实的流程改造、搭建合理的组织结构,整体提升企业效益;第二年,加强营销服务,实现从“客户客人”到“客户工人”的观念大转变,向分销工作的精细处延伸,减轻销售压力;第三年,在前期奠定的基础上更加完善节能降耗工作,早日准备充足的上市条件。
储存一个梦想、提取一个梦想总要付出很多。汪涛告诉记者:“这三年的规划决定了利丰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执行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不少挫折,即使再难,也得咬紧牙关、迎难而上。”
做好身边事宜 巩固眼前市场
“做好身边事、份内事,严格完善经营生产,对眼前的复合肥市场进行细分和坚守,我相信区域内市场一定还有机会。”汪涛判断,在未来2年内,风险必将大于机会,尤其是经营风险大于分销风险。关于风险对复合肥企业造成的影响,总体呈现为企业利润偏低、承担风险较弱。
原材料采购的压力居高不下、市场价格的起伏波动不定和国家放低对化肥流通环节的准入门槛,过去那种“按炒股的思想去经营和投资化肥”的理念早已难适应现在市场的发展趋势。“以前看市场通过周期性易掌握,现在随着流通环节的逐步放开和周期性缩短,变化莫测。一些‘游资’经营商在季节前造成了一种虚假繁荣,扰乱了市场,季节后给一些‘本分’的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库存压力。”汪涛说。
面临现状,他判断,今后整个复合肥行业向两极化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一方面是国家对大型化肥企业的支持力度有增无减,另一方面一些拥有市场优势的企业必将获得发展的契机。
2008年4月1日,由利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年产20万吨硫基氨化造粒复合肥生产项目正式试车成功。全国劳动模范、冬暖式大棚之父、利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乐义在试车典礼上致辞中说:“寿光是国家绿色农业基地,农业高科技水平发达,由利丰化工引进先进技术,依托集团科技资源和人才优势,投资上马的20万吨硫基氨化造粒复合肥项目是绿色农业产业的一个标志,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未来的农业产业发展方向,国内市场潜力巨大,可有效推动我国农化相关产业的发展,这是极富战略意义的科学决策,同时也是绿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又一丰硕成果。各级政府及有关方面对这一项目十分关注,相信这一项目必将对农业化工主导产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对此,汪涛自信地告诉记者:“只要坚持走服务之路,背靠全国最大的县级销售市场,如此优异的环境足以说明:这就是一片销售福地。”
“面对市场,狠抓一个‘早’字。”行动快一点,思路前一点,收获自然多一点。这三点让利丰人的市场行动始终比同行快一个节拍,但收获的成绩往往是比对手丰裕很多。对于重点销售市场布局,汪涛带领他的营销团队早已制定出缜密的“三区”规划:第一,方圆100公里以内为零售商、农民的精耕细作区;第二,100-300公里内为零售商的重点扶持区;第三,300公里以上为经销商的紧密合作区。
严控管理制度 实现利润提升
在任何一个领域,总有那么一批人,带动和引领着这个行业向前奔跑。在复合肥生产领域,同样,也有这样一批人,在市场规范与前进的路上,在每一个向左或向右的岔道口,在每一次面临冲锋的前夜,披荆斩棘、破浪前行,引领着这个领域的人们,一路向前。榜样,总给人以力量,旗帜,总给人以信心。
“西方企业讲规则但缺乏灵活性,中方企业注重人情味,管理难以到位,本土企业应该引进西方的管理,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员工实行流程化管理,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对比中外公司的工作状态和实际效率,在美盛公司销售和管理岗位上有着近10年职业生涯的汪涛感触颇深。他表示,严格的管理制度是企业精神的一部分,是利润实现最大化的前提和保障,企业的中层干部只有做到:想在前、落到实、尽心力、多沟通,才能拥有领先问题一步,帮助客户真正实现成功。
汪涛告诉记者,厂商之间利益关系应该真正地形成一种产业链的形式,而实现这种产业链的有序运行需要更多的应该是一种服务和人才的连续性和管理的严谨性,而不能光靠政策的扶持。在公司人才储备和服务方面,他坚持把员工的发展问题当作重要问题来抓,即坚持通过人才的连续性来实现工作的连续性,依托产品的优质服务来实现市场的高效运转。
“做人诚实守信、工作敬业守时、沟通圆滑守度、思维活跃守法。”这是汪涛给自己制定的个人价值观。喜欢阅读《读者》杂志、欣赏民族音乐,尤其是琵琶曲《春江花月夜》的汪涛这样告诉记者:“人生看世界,多接触一些具有阳光积极的一面,培养对真、善、美兴趣的爱好,看问题的角度和为人处事的心态往往会好很多。”
一个目标:即以打造一流企业为追求目标的一流主义,这是赢得市场的前提;两种力量:即精神、物质的两种力量并用,而以精神为主的两种力量,这是管理以人为本的保证。利丰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练就的内力与外功以及蓄发的势能,足以让它迎击各种挑战,而汪涛就是那个正不断用高智慧、新方法给利丰提供办法、创造机会的人。作为一个企业建立制度的倡导者,足见他已经超越了一己私利,将自己置身于行业高度之上。这不得不令人发出深深的感叹:“中国化肥界缺少的不是人才,而是品行与智慧并举的德才兼备之人。”从这一层意义上讲,复合肥行业真的需要企业家们的一种精深修炼,如果人人都能超越自己,才是一个行业、一个国家真正的强大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