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说起粮票,恐怕八十年代后期出生的人都不会有什么印象。他们会问,粮票是干什么用的?当他们得知粮票是用来买米的,又会问,为什么要用粮票,用钱不是一样可以买到米吗?总之,就是觉得当时的人很幼稚,很不可理解。但对我而言,粮票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记忆,尽管那时我刚上小学不久……
我是在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转学到贵州的,学校在离父亲部队很远的一个小镇上,是个什么厂的子弟学校。才开始那会儿,每天上学都是“11路”早上去晚上回,十分辛苦,于是中午就在那个厂里食堂买个馒头或其它什么的,算作中餐,省得来回折腾。记得转学后第一天去上课是父亲送我去的,在和老师同学认识后,父亲将一斤粮票和几角钱交给了我,让我中午放学后和其他同学一起在食堂就餐。这对于我这个从农村来的孩子来说,食堂是干什么的,我不知道!中午在学校吃饭,我感到不可思议,但却暗暗高兴!心里只盼望中午快一点的到来。
一上午的课很快就结束了,转眼放学的铃声响起,家在附近的同学陆续地走了,我和其他几位来自部队营区的同学往食堂走去。这个厂的食堂在我看来,十分的大,单位里有不少职工在此就餐,另外就是像我们这些在校的学生。和我一起来的同学很熟练地用粮票买起了馒头,用钱买了些小菜。我第一次参加这种场合,在同学的帮助下,我才胆怯地将粮票递进卖饭的窗口,谁知,里面的营业员看了一眼粮票后,扔了出来,用地道的贵州话说道:娃娃,安徽粮票这里用不得。当时的我弄不明白,为什么别人用粮票可以买馒头,而我却不可以呢。不都是粮票吗,为什么还分安徽的贵州的。就是这个粮票,使得我中午饿了肚子,那时我想还是在农村好,在农村没用过什么粮票,也没饿过肚子。
这件事,我母亲知道后,难过地流下了眼泪,她一面埋怨父亲的粗心,一面抱怨怎会想起来跑到这大山沟里,离家几千里,人生地不熟。但父亲始终认为这对我是个锻炼,并从那时起,利用军人的“优先条件”,换了一些全国流通粮票。用父亲话讲,有了全国通用的,这样不管是在哪都不怕买不到东西了。到现在,我父亲都还保存着几张全国流通粮票留作纪念呢……
(作者为合肥四方磷复肥公司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