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7年开始,像对硫磷、顺硫磷、甲胺磷等5类高毒农药已被禁止生产和销售。但据笔者了解:由于宣传不到位,似乎这一禁令仅局限在行业内部,很多农民根本就不知道。农民在购买使用农药时,往往点名要买这些已被禁用的农药,如果一家没有,他就会四处寻找,就是老库存也不放过。如果销售者让他使用替代品,他就会误会你给他的是假药。
笔者就碰到这样一件事情,一农民从某村一农资店买了一瓶“华阳”牌1605,由于现在的这种药的成分,已由过去的对硫磷乳油,改成了现在的高效氯氟氰菊酯。这位农民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从药的气味到颜色,还有浓度都和原来前几年的1605不一样。于是,这位农民就认为自己是购买了假药,便拿着使用后剩下的半瓶药,找到农资店的老板大吵大闹,要求退药并赔偿损失,还扬言要去投诉。这位经销商一再解释原来的药国家已禁止生产和销售,可这位农民就是不相信,搞得经销商很无奈。
还有一种情况:由于农民一直喜欢使用这类高毒农药,并指名购买,一些小农药厂或造假小作坊,就会迎合这种需要。他们想方设法违规生产,通过地下渠道销售。一些小厂生产的这类高毒农药一般不贴商标,箱子的外包装上也没有什么说明,要么只是简单地注明“杀虫剂”三个字。这类药的销售一般不敢在农资店公开销售,而是像搞传销一样,通过亲戚、朋友私下销售。个别偏僻山村的农资店往往也会暗中销售。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农民不愿意接受使用替代品,而想方设法寻找违禁药的原因,因为他坚信这儿没有那儿有,他总归能够找到。
看来,对高毒农药的销禁,并非一条禁令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事,还是需要多加宣传,尤其不能仅局限在生产销售内部,而要让真正使用药的农民了解,不仅要让他们知道,而且还要让他们明白使用高毒农药的危害等等,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也就是生产厂家--经销商--农民真正形成一种合力,这样政令才不会被架空,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