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从2003年起实行农资综合补贴政策以来,有力地促进了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现已成为一项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大支农惠农举措。从浮山县几年来的执行情况来看,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由于有些具体措施、实施办法不完善,执行的环节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应有的政策效应没有得到充分有效发挥。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在一号文件中提出要提高粮食单产和品质,实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尽快形成生产能力”。农资综合直补抓住了粮食生产最关键的要素——化肥。这是稳定发展粮食的有效措施和强力保障。农资综合补贴就是鼓励农民积极增加对土地的投入,通过使用农业实用技术(土壤配方施肥等)将配套技术推广普及,提高粮食单产和品质,改善农产品和提高市场竞争力,从而实现“一步多效”的目的,但实际执行中发现如下问题:
以浮山为例,全县播种面积40万亩以上,国家农资综合补贴资金2009年已上升为1580万元,在执行农资综合直补政策方面,先后实行了“补物”和“补钱”两种办法:
第一,“补物”就是由农资供应部门通过统一采购低于市场价向农户供应农资,分户公示,农户签字,差价补贴。由于受农户科技意识差、手中资金有限等因素制约,群众并没有太高的积极性,有部分群众宁可放弃农资补贴,也不愿再掏腰包购买低价农资。
第二,“补钱”就是实行“一卡通”直补到户,不论农户是否使用农资,通过按农作物种植面积直补到户。据调查大部分农户不是按作物需肥量来购买化肥,施肥量不到作物需求量的1/2,而且施肥元素单一,极不均衡,土壤容易板结,并形成污染;有的甚至应付下种,比如有一农户8亩地需施化肥10袋,而他只施3袋,施肥量极其不足,用于土壤配方施肥和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的资金总额微乎其微。以化肥销售为例:全县年需化肥3万吨左右,实际年销售量不足2万吨,2008年甚至下降到1.5万吨。从另一角度讲农资综合补贴资金基本上流向了其它消费方面,不能保证农业施肥的有效投入。
鉴于上述情况,为真正充分发挥农资综合补贴的政策引导作用,拟尽快改进补贴办法,完善实施措施。
一、改进补贴办法。变“直接补钱到农户”为“集中补贴资金,免费供物到农户”。现行农资补贴标准约占农户购买农资费用1/2,按此标准可以将国家补贴资金集中起来,通过招投标程序,选择供应单位,按照农户农作物实际播种面积,通过测土配肥供肥,推广良种直接供给农户1/3数量的农资,确保良种良法有效示范推广,确保粮食稳产、高产。二、充分提高认识。切实抓住关键环节,克服单纯“补贴”观念和简单的工作作风,真正认识到政策引导农民的间接增收作用远大于直接补贴作用,注重良法配套,体现“一补多效”效应。三、加强监督管理。严格农资招投标管理,确保农资质量。县乡两级政府加大监督力度,严格供物、播种等各个环节管理检测程序。村委会认真履行组织职能,积极引导普及配方施肥,确保国家农资综合补贴政策落到实处,发挥效益。
(作者系浮山县供销合作社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