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0年4月2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八面来风


  第一届国家农药残留标准审评委员会成立

  本报讯 为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农药残留分委员会相衔接,根据《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农药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近日,农业部组建了第一届国家农药残留标准审评委员会(以下简称第一届农残标委会)。第一届农残标委会委员是由各相关部门推荐,经严格遴选产生,并向社会进行了公示。

  据悉,第一届农残标委会下设残留化学、毒理学、分析方法3个工作组,由42名委员和7个单位委员组成,主要负责审评农药残留国家标准,审议农药残留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和长期规划,提出实施农药残留标准工作政策和技术措施的建议,并对农药残留国家标准相关的重大问题提供咨询等工作。    (药讯)


  “农药高效安全科学施用技术” 2010年度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本报讯 3月19-21日,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农药高效安全科学施用技术”项目2010年度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农业部科教司产业技术处徐利群副处长和项目依托单位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所长吴孔明研究员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项目专家组成员、各课题负责人以及项目骨干成员等60多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徐利群从准确把握行业科技的定位、做好项目顶层设计、规范使用项目经费以及执行过程各类数据和档案的处理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希望项目组成员在首席科学家和项目执行专家组的带领下,严格按照项目实施方案,细化研究内容,落实研究任务,着力提高研究成果的总体质量和应用效果。吴孔明代表项目依托单位表示,将在人力、财力等方面给予项目大力支持,同时希望项目组成员团结一心,共同把这个与民生密切相关的项目执行好,为我国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

  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农科院郑永权研究员主持了年度工作会议。会上讨论通过了《项目管理办法》,邀请中国农业大学高希武教授介绍了小麦蚜虫配方施药试剂盒的研制流程,课题负责人汇报了课题的关键技术及研究路线,有关专家介绍了水稻、蔬菜、果树、小麦、棉花重要病虫害“配方施药”和“桶混”技术具体研究方案。项目专家组成员以及各作物负责人研究细化了项目研究任务,并组织大家进行了分组讨论,进一步明确了任务分工,把责任落实到了具体执行人。


      新型生物农药“克纹灵”获专利

  本报讯 来自安徽省农科院植保研究所的最新消息,该所科研人员经过多年攻关研制出的新型生物农药“克纹灵”喜获国家发明专利。该专利发明的多粘芽孢杆菌与井冈霉素复配物(克纹灵)具有价格低、防效高、无污染、无残留等优点,市场应用前景广阔,为我国生物防治水稻纹枯病增添了一条新路。

  据悉,水稻纹枯病是世界各稻产区的主要病害,是夺取水稻高产稳产的一大障碍,常年造成水稻减产20%左右。目前,特效药井冈霉素防治纹枯病已使用多年,极易诱导抗药性产生或有的已产生抗药性。安徽省农科院科研人员在2005年首次利用多粘芽孢杆菌防治姜瘟,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随后开展了以多粘芽孢杆菌与井冈霉素复配防治水稻纹枯病研究工作,经过多年的室内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多粘类芽孢杆菌与井冈霉素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对防治水稻纹枯病有较高防效,同时该药剂对水稻稻曲病也有较好的兼治,大大减轻了水稻纹枯病菌对井冈霉素的抗药性。

  安徽省农科院植保所分别在安徽省含山县、舒城县、桐城市等地,开展了对早稻、中稻、晚稻上纹枯病田间试验和示范。通过多年、多点、田间试验和示范,“克纹灵”防治水稻纹枯病达到70.06%左右,兼治稻曲病防效达到65.00%左右。之后又在该省凤阳县、六安做了防治小麦纹枯病试验,两地病指防效分别达到67.00%以上。2010年计划在桐城、含山、凤阳、舒城和宣州等地水稻主要种植区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